预防:
1.毒剂侦检组织专门人员与群众相结合,对染毒区进行侦察检验。
①注意敌人放毒迹象,例如:炸弹的爆炸声低沉,弹坑浅而小,其周围有气团、液滴或特殊气味。
②观察生物
中毒现象,例如:昆虫、鱼类、飞禽等成批出现病态或死亡;植物叶片迅速变色或枯萎。
③采取可疑的样品(气体、水、弹片等)或标本(伤口渗液、组织块等),进行化学鉴定。
2.穿戴防护器材
(1)防毒面具用以保护呼吸道、眼睛和面部,有过滤式(常用)和隔绝式两种、面具应适合头型(边缘不可漏气)。戴用前应先闭眼和屏气;戴上后先长呼一口气,将罩内气体驱出,再睁眼睛和恢复呼吸。
(2)防毒衣(或围裙、手套、靴套)可使人体与外界毒剂隔绝。但气温高时应注意防暑,气温低时则应防冻。
(3)简易防护器材可就地取材制成滤毒器,内装碱性颗粒、碱性纤维层,可防护呼吸道。利用一般的眼镜制成防护眼睛。利用雨衣、塑料布等防护
皮肤,尽可能减少对毒剂的接触。
3.工事防毒设施工事建筑有密宯和供氧装置,或通气口设有滤毒装置,防止外界毒剂进入。
4.毒剂洗消
(1)
皮肤、服装、枪支、外科器械等,用各种消毒剂或各种碱性液冲洗可浸泡,毒剂液滴可用棉花、手巾等吸除(不可擦拭)。
(2)染毒的水和食物应废弃。不得已时,可用过滤、煮沸、碱化(氰类用酸剂)等方法处理水。用去皮、通风、洗涤、煮熟等方法处理食物,经过检定证明无害后方能应用。
(3)地面、车辆、担架等,应撒布消毒剂或碱性液等消毒,地面应填盖新土或铲去旧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