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有大量呕血、柏油样黑便,引起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明显下降,脉率加快,血压下降,出现为休克前期症状或休克状态,称为溃疡大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中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以上。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则为大量出血速度缓慢则出血量已超过1000ml。大出血通常指的是每分钟出血量超过1ml且速度较快的出血。病人可呈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象变化不大,以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均呈进行性下降。
【病因】 溃疡基底的血管壁被侵蚀而导致破裂出血,大多数为动脉出血。引起大出血的出血。出血多数发生在胃小弯,出血源自胃左、右动脉及其分支。十二指肠前壁附近无大血管,故此处的溃疡常无大出血。溃疡基底部的血管侧壁破裂出血不易自行停止,可引发致命的动脉性出血。大出血后血容量减少、出血有可能再次活动出血,应予高度重视。
有溃疡病史者,发生呕血与黑便,诊断并不困难。无溃疡病史时,应与应激性溃疡出血、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食管炎、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和出血时不宜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急诊纤维胃镜检查可迅速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出血24小时内胃镜检查阳性率可达70%~80%,超过48小时则阳性率下降。胃镜检查发现溃疡基底裸露血管的病人,再出血率在50%以上,需要积极治疗。经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也可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活动性出血病人,可明确病因与出血部位,指导治疗,并可采取栓塞治疗或动脉内注射垂体加压素等介入性止血措施。
休克,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1.补充血容量 建立可靠畅通的静脉通道,快速滴注平衡盐液,作输血配型试验。同时严密观察血压、血压和血细胞比容者; ②年龄在6O岁以上伴动脉硬化症者自行止血机会较小,对再出血耐受性差,应及早手术; ③近期发生过类似的大出血或合并穿孔或脉搏动性出血,或溃疡底部血管显露再出血危险很大。急诊手术应争取在出血48小时内进行,反复止血无效,拖延时间越长危险越大。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再出血机会高3倍,应争取及早手术。采取积极的复苏措施,力争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手术止血。手术方法有: ①包括溃疡在内的胃大部切除术。如术前未经内镜定位,术中可切开胃前壁,明确出血溃疡的部位,缝扎止血同时检查是否有其他出血性病灶。 ②对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出血,先切开十二指肠前壁,贯穿缝扎溃疡底的出血动脉,再行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或加幽门成形术,或作旷置溃疡的毕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外加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结扎。 ③重症病人难以耐受较长时间手术者,可采用溃疡底部贯穿缝扎止血方法。
书名:外科学(第七版)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吴文溪(南京医科大学)
晕厥 | 胃癌 | 心悸 | 出血 | 心悸 | 休克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