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丹毒
病例图片

患者,男,41岁,于2015年12月14日初诊。以右下肢静脉迂曲,扩张,伴困沉,肿胀五年,皮色发红,疼痛40天为主诉。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肿胀,伴浅表静脉迂曲扩张,行走后肿胀明显,困沉加重,晨起或平卧休息后症状明显减轻,40天前患者因高热后出现右下肢突然肿胀明显,伴剧烈疼痛,膝下自胫骨中段以下在当地人民医院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三天后仍高烧,后改用亚胺培南治疗后高热减退。右下肢仍肿胀剧烈,色发红,后至中医研究院给于针灸热敷按摩治疗后效果欠佳,遂至我科。症见:右下肢肿胀,发红发热,疼痛不适,口干。饮食一般,睡眠差,大便干,一到两日一次,小便正常。专科检查见:患者右下肢膝关节以下至足背部肿胀, 皮肤呈非指凹性水肿,表皮紧绷呈暗红色,边界清楚,皮肤红色消退,去压后复现触之皮温高,疼痛不适, 其他可见浅表静脉扭曲扩张, 足趾间有脱皮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既往史,足癣感染两年余。西医诊断为诊断为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丹毒。中医诊断为丹毒,证属湿热下注证,治疗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处方如下,当归20克,赤芍20克,金银花20克,陈皮20克,薏苡仁30克,大黄6克,蒲公英30克,佩兰20克,甘草10克,7剂,日一付,水煎服,分早晚温服。其他治疗:达克宁外用涂于足趾间。 二诊,2015年12月25日。患者服用上药后右下肢肿胀较前稍微减轻,下地活动后肿胀加重,体温正常,右下肢皮肤颜色稍退,疼痛亦明显减轻,大便日一次,小便正常,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细数。适当调整方药如下:当归20克,赤芍6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大黄9克,知母20克,薏苡仁30克,生地20克,丹皮20克,甘草10克,7剂,日一剂,水煎服。其他治疗同前。 三诊,2016年1月12日,患者服用上药后皮皮色已基本正常,右下肢活动后有轻度的肿胀,体温恢复至正常,因患者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建议继续口服通脉丸,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巩固治疗,穿医用弹力袜,下地活动,勿过度劳累,勿负重远行。

会说话的鹰 7 0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