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2岁,因“进食后右季肋部疼痛,体重下降伴随阻塞性黄疸4个月”入院。临床表现患者右上腹有一触痛肿块。
辅助检查生化检验显示与梗阻性黄疸改变一致(胆红素76μmol/L,碱性磷酸酶653U/L,谷丙转氨酶281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792U/L)。腹部超声(USS)提示厚壁胆囊胆结石及肝内胆管扩张,但无胆总管(CBD)结石或哈特曼氏囊(胆囊颈部的囊)嵌顿结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提示在肝总管狭窄上方还存在肝内胆管扩张,未见与之相关的胆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示肝门狭窄且已置入支架。冲刷细胞学检查阴性。患者的黄疸状况得以解决。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胆囊窝周围肿块和环形钙化。肿块扩至肝外累及十二指肠并伴有门静脉及其左,右分支包绕肝门。虽然也考虑Mirizzi综合征的可能,但形态被认为与晚期胆囊癌一致。患者随后出现黑便,贫血并输血4个单位。 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OGD)证实出血来自于壶腹部(胆道出血),无消化性溃疡。动脉造影证实一个肝右动脉分支上有一3厘米大小动脉瘤,CT显示肿块中间部位。动脉瘤栓塞成功。两次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块活检,其结果显示不是肿瘤而仅仅是急性炎症组织及坏死组织。由于不确定其恶性进程的存在,于是进行了剖腹探查。进入坏死的肝肿块,可见大量机化血栓及结石从肝右叶排出。
诊断:MirizziⅡ型综合征。
治疗对胆囊进行了切除。探查中发现一个4厘米大小的胆结石由胆囊管通过窦道进入肝总管从而导致MirizziⅡ型综合征。假性动脉瘤位置紧靠结石上方。对胆总管进行了探查。未见胆总管结石或内在病变。插入T型管并在肝腔留置引流管。患者术后恢复顺利,T型管于2周后拔除。病理检查证实是坏死性炎性肿块而非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