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其基本功能包括代谢功能(蛋白质、糖、脂肪、胆汁酸、胆红素、激素灭活及部分金属)、生物转化功能(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分泌和排泄功能(胆汁途径)等。当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等损伤时,可导致血清酶学指标的变化;当肝细胞大量损伤后,则可导致肝脏代谢功能的明显变化。肝功能试验(liver function test,LFT)异常在临床检验中十分常见,其中包括肝脏酶学异常、胆红素代谢异常等。肝功能异常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肝硬化等;此外,肝外疾病也常常引起肝功能的异常。不同疾病所引起的肝功能改变在性质和程度上各具特征,通过对这些检查指标的分析可以鉴别疾病的类型、判断疾病性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总结...
肝功能相关指标有很多,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总蛋白和白蛋白等,通过检查这些肝功能指标能了解肝脏功能,肝脏损害程度,甚至能发现一些隐匿性的疾病,提早预防。1反映肝细胞直接损害的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反映肝细胞直接损害的指标。ALT 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肾脏、心肌和骨骼肌。AST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在肝细胞中,ALT 主要存在于非线粒体中,而大约 80% 的 AST 存在于线粒体内。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或心肌细胞受损时,由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内的 ALT 与 AST 释放入血浆,致使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研究简介体外光分离置换疗法(ECP)是一种基于单采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法,它将从患者体内分离的白细胞用光激活剂甲氧补骨脂素进行处理,并进行长波紫外线(UVA)照射,然后再回输,从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可作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补充疗法。在研究者的骨髓移植机构,研究者从2000年开始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超过600例的干预治疗,在认识到ECP疗法的治疗潜力后,2021年该中心开始开展ECP疗法。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已经进行了38例ECP治疗,其中22次(58%)使用外周静脉通路,另外16次(42%)只能使用中心静脉通路。迄今为止未发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研究者治疗了3例慢性GVHD患者,并尝试治疗了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