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脉通作者:奔走的急诊老刘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印发了《北京市院前与院内医疗急救衔接工作管理办法(2022年版)》。很多院前的小伙伴都知道,北京急救中心一直都在汇总院前与院内的“衔接”数据,分析问题所在,探讨解决方案。希望这一《办法》的发布,能真正让很多问题有了“办法”,不能只是要求…… 新版《办法》有哪些不同?2017年《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开始实施,于是与之配套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转运与院内衔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实施。2019年,管理办法从试行版,升级到了正式版。而2022年版,是从2019年版再次升级而来。...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在对接线员的一片吐槽声后,我们还应该关注什么?近日,河南大学一大三学生疑因120延误去世一事引发关注。据悉,彭同学在身体不适时拨打120电话求助,但因意识逐渐模糊未能提供准确定位,未获得第一时间的急救援助。之后,她被诊断为急性脑出血,并于5月30日不幸病故。6月3日12时19分,彭同学的父亲公开了彭同学与120接线员的通话录音,称“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条信息,不要让悲剧再次重演”。19点17分,健康郑州发布官方消息称:郑州市卫健委已成立专项调查组,正对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予以公布。...
温馨提示:本文共5118字,预计阅读需要15分钟,您可以点击下方“收藏、赞、在看”,以便方便随时查看。作者:张连阳、李阳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23(5)摘要失血性休克和致死性出血是战伤和非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手术室内死亡的80%以上,占创伤24 h内死亡的70%以上。此类患者救治是创伤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核心问题。院前损害控制性复苏措施,包括遵循ABCs法则,基于院前转运时间实施相应的输血、输液策略,基于具体伤情维持血压、使用氨甲环酸等;院内损害控制性复苏的核心是大量输血,及早纠正创伤性凝血病。院前损害控制性外科主要包括颈椎等脊柱的保护、骨盆带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直接压迫止血等,针对不可压迫致命性出血的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是最有希望的救命技术。院内损害控制性外科包括损害控制性剖腹、剖胸、骨科手术和开颅手术等。只有在黄金时间内配合实施损害控制性外科手术和损害控制性复苏,才能最终挽救此类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