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功能性低热是由非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低热。其特点是体温较正常人升高0.3—0.5℃ ,一般不超过38℃ ,早晨及午前的体温高于午后及晚上,又常兼有多汗、怕冷、心悸、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其原因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基础代谢率不增高,血沉不增快,血象呈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常达40%),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各部分正常,也不因长期低热而影响身体健康。
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一)排除其他疾病(包括感染性和其他器质性原因)所致的感染、抗结核、抗风湿等治疗无效。 (四)患者血象正常,部分患者感染后低热在其前往往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原虫等感染,特别多见于感染,用抗生素治疗有效;而感染后低热为持续性低热,常伴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而体征和辅助检查未见异常,亦有将感染后低热称为传染后低热。目前有人认为感染后或传染后低热不合适.认为前驱感染控制后,尚可有低热,感染后状态。 (二)手术后低热手术后可以有术后吸收热,一般在术后6~8小时开始感染性体温不下降。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标准体温恢复正常。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 | 心悸 | 心悸 | 发热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