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表现为单位体积骨量降低、矿盐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致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骨折,轻者丧失自理能力,重者危及生命。骨折常发生的部位为椎骨、髋部和腕部。约15%~20%的髋骨骨折患者在病后1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而死亡,50%以上的存活者终身致残。美国每年有130万人由于骨质疏松症而发生骨折,耗资100亿美元。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诊断与防治刻不容缓。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可分为
Ⅰ型和
Ⅱ型。
Ⅰ型(绝经后OP)主要由于雌激素缺乏所致,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以上。此型由破骨细胞介导,主要发生于绝经后数年的女性。其中多数患者骨转换率增高,骨质的快速丢失主要在小梁骨,尤其是脊柱、桡骨远端、股骨颈。
Ⅱ型(老年性oP)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以上,主要累及的部位为脊柱和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