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external auditory canal)是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良性肿瘤,是其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增殖的结果。我国南方较多见,好发于男性。病理改变与发生与其他部位皮肤上者相同。 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 ofexternal canal)是反复挖耳造成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男性。
无感染的小感染时可有感染者可感染等原因所致,与先天性小耳的组织缺损比较有其特点,如局部耳痛,疼痛不是持续的而是间断性的。 皮肤表面有时会着色,副耳完全是多余的组织部分,与听力等功能毫无关系,尽管有时副耳软骨可以同耳软骨相连接,有时也伸入到面颊部的组织中,但都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废组织。 耳道异物 耳道异物是指异物不慎进入外耳道所致损伤性疾病。
【病因】多因素致病。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增殖的结果。
检查 见外耳道有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表面粗糙不平、带蒂或无蒂的棕黄色肿物,触之较硬。有感染者可充血肿胀呈肉芽状。有局部血循环障碍者可呈黑色,能部分自然脱落。增殖迅速者可侵犯中耳和乳突,偶在耳廓后下形成瘘管。本病有恶变倾向,应注意检查耳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
与耵聍相鉴别。
应彻底切除,有感染者先消炎。因此瘤极易复发,故术后要用硝酸银、鸦胆子油、25%八角莲酯酊或干扰素涂布创面,也要中电灼。累及中耳乳突者应行中耳乳突根治术。有恶变者应行术后放疗。
伴继发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
【预后】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本病有恶变倾向,应注意检查耳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
一、早期无症状,或挖耳时易出血,充满外耳道时有阻塞感,听力减退。常有挖耳出血或挖出“肉块”样物者。 二、检查见耳道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带蒂或无蒂、棕褐色桑葚样肿物,触之较硬。本病有恶变倾向,应注意检查耳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病损全部消失,无复发。 二、好转标准 病损面积减少2/3以上,或3个月后复发。 三、无效标准 病损面积减少不明显,或3个月内复发。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出血
| 耳痛 |耳溢液 |副耳 |间歇性耳痛 |双耳廓缺损 |听骨畸形 |听觉过敏 |听力减退 |血性耳分泌物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