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诊断
解释 收起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妊娠可分为三个时期:妊娠第l2周末以前(12周)称早期妊娠(first trimester),妊娠第13~27周末(12+1~27+6周)称中期妊娠(second trimester),妊娠第28周后(28+1周以后)称晚期妊娠(third trimester)。
诊断思路
   
    (一)早期妊娠的诊断
    1.病史要点
    (1)停经:育龄有性生活史妇女,平时月经规则,如月经过期l0天以上,应疑为妊娠。如停经达8周以上,妊娠可能性更大。
    (2)早孕反应:约半数以上妇女停经6周左右出现头晕、疲乏、嗜睡、食欲不振、偏食、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早孕反应,约孕12周自行消失。
    (3)尿频:因子宫增大压迫膀胱,以及盆腔充血刺激所致。孕12周后子宫上升进入腹腔,尿频症状消失。
    2.查体要点
    (1)生殖器官变化:妊娠后阴道黏膜和宫颈充血水肿呈蓝紫色,子宫颈变软;子宫峡部极软,双合诊检查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称黑加征(Hegar,s sign)。子宫增大变软,即孕8周时,子宫约为非孕时的2倍,孕12周时,子宫约为非孕时的3倍。
    (2)乳房的变化:早孕时雌激素能够促进腺管的发育和脂肪沉积,孕激素能够促进腺泡的发育。在催乳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皮质醇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共同作用下,腺体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腺泡和肌上皮细胞,并且在神经内分泌调节下使乳房增大,乳头乳晕着色加深,乳房肿胀疼痛,乳头周围出现蒙氏结节。
   
    (二)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1.病史要点
    (1)有早期妊娠的经过,逐渐感到腹部增大: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胎儿不断生长发育,子宫亦逐渐增大。因此,孕妇腹部明显膨隆,常常自觉有衣服紧束感,经产妇较初产妇明显。
    (2)孕妇自觉胎动出现。胎儿在宫内冲击官壁的动作称为胎动。正常孕妇孕16~20周,常常自觉腹内有较微的活动,随孕周增加胎动逐渐增多,孕32~34周胎动达高峰,孕38周后胎动逐渐减少。胎动是胎儿情况良好的表现。妊娠末期,受胎儿生理睡眠周期影响,胎动在上午8~12点比较均匀,下午2~3点减至最少,晚上8~1 1点又增加至最多。当孕妇进食、静脉推注葡萄糖或受到声音刺激等时,可将生理睡眠中的胎儿唤醒从而胎动活跃;而孕妇休息或睡眠时,由于全身肌肉放松对胎动更为敏感。当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处于慢性缺氧时,胎动减弱并减少。
    临床上采用胎动自测法:孕妇每日早、中、晚3次卧床计数胎动,每次1小时,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胎动。如胎动≥30次/l2小时或≥3次/d,时为正常。胎动异常有两种:
   
    ① 胎动活跃型,多半是因胎盘早剥、脐带受压、胎儿急性缺氧造成胎动增强、频繁;若胎动增多而后停止,提示胎儿因急性宫内窘迫而死亡;若脐带受压得以缓解,胎动可恢复正常。
   
    ②胎动减少型,妊娠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等所致的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使胎儿处于较长期的慢性缺氧中;因缺氧则胎动减弱,次数减少;若胎动弱,≤3次/d,时或减少50%不能恢复,则表明胎儿缺氧严重。
    2.查体要点
    (1)几个重要概念
    1)胎产式:胎体纵轴和母体纵轴的关系。99.75%的足月分娩为两纵轴平行的纵产式,0.25%的足月为两纵轴垂直的横产式,两纵轴呈角度交叉的斜产式为暂时,在分娩中多转为纵产式和横产式。
    2)胎先露:指最先进入骨盆人口的胎儿部分。纵产式有头先露和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头先露根据胎头屈伸程度分为枕先露、前卤先露、额先露和面先露。臀先露根据人盆先露的部分不同分为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双足先露。复合先露为头先露或者臀先露和胎手和胎足同时人盆。
    3)胎方位:简称胎位,为胎儿先露的指示点和母体骨盆的关系。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根据其与母体骨盆的前后左右横的关系有不同的胎方位。
    (2)子宫增大:随妊娠进展,子宫逐渐增大,根据手测宫底高度和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可以判断孕周。详见表1—1。

    (3)胎心音:孕l0周左右行超声多普勒检查可闻及胎心音,孕l8~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心音。胎心音呈双音,似钟表“滴答”声,速度较快。正常胎心率120~160次/分。妊娠24周前,胎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者偏左右闻及,24周后心音多在胎背侧明显,头先露时在脐下,臀先露时在脐上,肩先露时在脐周围最为清晰。胎心音应和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及脐带杂音鉴别。子宫杂音为血液通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的柔和吹风样低音,腹主动脉音为单调的咚咚强音,两杂音都应与孕妇的脉搏一致,脐带杂音为脐带血流受阻后出现的与胎儿心音一致的吹风样低音,改变体位后能够消失。注意持续存在脐带杂音提示有脐带缠绕可能。
    (4)胎心率: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硫酸镁、利血平等镇静药物及仰卧位低血压可发生轻度的胎心减缓(100~119次/分);相反,母体贫血、发热、绒毛膜及羊膜炎,均可使胎心率轻度加速(160次/分)。出现暂时的胎心率变化不一定表示胎儿宫内缺氧。若无明显诱因,胎心率持续在100—119次/分或>160分,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如持续>180次/分或<100次/分,提示胎儿宫内缺氧严重,如不及时处理可能胎死宫内。胎心律不规则提示脐带受压、脐带病理或胎儿低氧血症。
    (5)胎体:孕20周后,经腹部可触到子宫内的胎体。孕24周后能区别胎头、胎背、胎臀及胎儿肢体。胎头圆而硬,有浮球感;胎背宽而平坦;胎臀宽而软,形态不规则;胎儿肢体小且有不规则的活动。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诊断要点 展开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4 诊断标准 展开
5 诊断依据 展开
6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