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真菌病
解释 收起


    真菌性尿路感染(fung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属特殊类型的尿路感染,其发病率仅占尿路感染的0~4.8%。真菌性尿路感染可由全身性真菌感染侵及尿路所致,为血行感染;也可为局限于尿路的感染,常为上行感染,前者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肾移植、使用导尿管等。
诊断思路
    1.临床主要表现真菌性尿路感染可累及到泌尿道所有部位,临床上可仅表现为无症状性念珠菌尿,亦可形成败血症。常有以下几个类型:。
    (1)肾盂肾炎型:其临床表现与细菌性肾盂肾炎相似,可表现急性或慢性,可有多发性肾皮质脓肿,集合管或乳头弥散性真菌浸润,可有乳头坏死,常伴真菌球形成。多见于血源性感染,常易侵犯肺、肝、心、脾等脏器。
    (2)膀胱炎型:女性多见,常继发于细菌性膀胱炎治愈后,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夜尿、尿液混浊或血尿,偶有气尿。
    (3)输尿管梗阻型:由真菌球引起,真菌球移行至输尿管,可发生肾绞痛,若双侧输尿管完全梗阻则出现无尿,肾盂积液等。
    (4)肾乳头坏死型:除可引起上述输尿管梗阻症状外,IVP尚可见到肾乳头不规则小空洞。
    2.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尿常规中可见白细胞增多。尿沉渣镜检平均有1~3个/HP真菌及尿培养真菌计数≥10 000~15 000/ml菌落数者,考虑存在真菌感染。
    (2)血液检查:血真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3.病史特点 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病史,或高龄、患肿瘤、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肾移植、使用导尿管等。
    4.诊断方法 诊断主要依据如下
    (1)临床表现:见前文已述。
    (2)反复血、尿标本培养,尿中白细胞增多而细菌培养阴性,真菌定量培养≥10 000~15 O00/ml菌落数,或未经沉淀的新鲜导尿标本镜检,平均有1~3个/HP真菌者,则亦有诊断意义。
    (3)有存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糖尿病等)。
   

1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2 诊断标准 展开
3 诊断依据 展开
4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