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腰背部制动 局部制动是任何创伤组织修复的基本条件。腰背部肌腹或附着点处的撕裂范围一般较大,因此更需要局部制动,以有利于损伤组织获得正常愈合。否则,过多的活动不仅延长病程,且易转入慢性
腰痛(腰部慢性纤维织炎)而使治疗复杂化。
对严重损伤者,应嘱其绝对卧床休息2v3周,原则上不应少于7v10天,而后行
石膏腰围(下背部扭伤时
石膏范围应上移)固定3v4周,并在不增加患侧拉力情况下适当活动。中度扭伤者除可采用卧床休息外亦可选用
石膏制动的方式,这对需坚持工作而难以卧床休息的患者更容易接受。
石膏固定一般持续3v4周。
对病情较轻者,休息数天后,再带一般腰围、胸背支架或简易腰围起床活动即可。
手法推拿及各种促使腰部活动的疗法,对早期及损伤严重者不适用,以免延长病程或转入慢性。
2.活血化瘀 各种促进局部血循环及清除创伤代谢产物淤积的疗法均有一定疗效,临床上常用的有:
(1)
理疗:可根据病情选用超声波、高频电疗、离子透入、电动
按摩及红外线照射等。
(2)药物:可口服
复方丹参片、
云南白药、活络丹、三七粉及红花等,亦可选用各种药物外敷,包括各种跌打损伤膏药、坎离砂(风寒砂)及药酒等,上述诸药均具有一定作用。
(3)针灸:以灸阿是穴方便易行,且有一定疗效。此外,尚可选用肾俞、殷门、承山、足三里及合谷等穴位。
(4)局部
按摩:以轻手法为宜,用重手法可加重损伤,不宜选用。此种疗法主要用于后期病例。
(5)硬膜外药物注射:在腰骶段硬膜外注入少量皮质激素和适量麻醉药可改善受损局部
肌肉组织的
痉挛状态,有利于改善血循环。但实施时应注意安全,原则上由麻醉师操作。对椎管内有病变者,不宜采用。
3.封闭疗法 对急性扭伤时,
疼痛剧烈伴有
肌肉
痉挛者,可采用0.5%
普鲁卡因20ml在痛点处行封闭。其深度视个体胖瘦、压痛点深浅及解剖特点而定,切勿过深,并按常规在推药前先行回抽,证明无血液回流时方可注射。每间隔1v2天封闭1次,4v5次为1疗程。一般勿需另加其他药物。
4.康复期功能锻炼 约3v4周后损伤处即逐渐愈合,可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以求及早恢复肌力。早期锻炼不宜过多,先从静止状态下
肌肉自主收缩开始,无明显
疼痛后再增加活动量。
5.对症处理 视病情需要可给予止痛、镇静及安眠药物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