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方案】
聚星障之辨证要结合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综合分析。首当辨病因, 审脏腑。若为外邪者,治当疏散外邪;为肝火者,治当清泻肝火;为湿热者,治当清热化湿。对于病情缠绵反复发作者,常为虚实夹杂,治须分辨虚实之孰轻孰重,采用扶正祛邪法,耐心调治,方能取效。
外治以清热解毒、退翳明日为主,并可结合针刺、热敷等方法治疗。
一、内治
(一)风热上犯
主证:黑睛骤生星翳,抱轮红赤,羞明隐涩,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性轻扬,热性炎上,风热上犯于目,故症见黑睛骤生星翳,抱轮发红等;风邪人侵,卫气失宣,故发热恶寒;热为阳邪,故发热重,恶寒轻;风热上犯于咽,故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征。
发热,寒重热轻,舌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外袭,上侵于目,故症见黑睛星翳,抱轮微红等。风寒束表,卫阳受遏,故见恶寒发热;寒为阴邪,故恶寒重,发热轻;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治法:发散风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去枳壳。方中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川芎辛温发散风寒;前胡、柴胡、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胆草、栀子、治法:化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方中杏仁、苡仁、蔻仁开上宣中利下,芳香化湿浊;半夏、厚朴苦温燥湿;通草、竹叶、滑石清利湿热,诸药合为化湿清热之剂,服至舌苔退净,湿化热清,则转为退翳明目之剂。
(五)阴虚邪恋
主证:病情日久,迁延不愈,星翳疏散,抱轮微红,羞明较轻,眼内干涩不适,舌红少津,脉细或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以致阴虚无力抗邪,邪气久留不解,黑睛星翳,迁延不愈。阴亏虚火上炎,故抱轮微红,羞明较轻。眼内干涩不适为阴津不足,目失濡养。舌红少津,脉细为阴虚津乏之征。
治法:滋阴散邪。
方药:加减地黄丸去枳壳、杏仁。方中重用生地、熟地滋养肾水,当归柔润养血;牛膝性善下行,与二地合用,以降上炎虚火;羌活、防风祛风散邪退翳。诸药配合,则能滋阴散邪,退翳明目。若气阴不足者,可加党参、麦冬益气生津;虚火甚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此外,还可加菊花、蝉蜕等以增退翳明目之功。
病至后期,遗留瘢痕翳障者,参照宿翳治疗。
二、外治
(一)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竹叶、防风等煎水,作湿热敷。
(五)病至后期,遗留瘢痕翳障者,点用犀黄散以清热解毒,退翳明目。
三、针刺治疗
可选用睛明、四白、丝竹空、攒竹、合谷、足三里、光明、肝俞等穴,每次取局部1-2穴,远端l-2穴,每日1次,视病情选用补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