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义词: ①脑回样核T细胞淋巴瘤(Lukes-Collins分类); ②脑回样核小细胞性淋巴瘤(Kiel分类); ③蕈样霉菌病(工作分类和REAL分类)。 2、定义:皮肤T细胞淋巴瘤,可视为初现于皮肤的外周亲表皮(嗜表皮)的惰性T细胞淋巴瘤。皮肤病变逐渐由斑片进展为斑块,再进展为瘤块,直至全身播散。
(1)少见(小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5%)。 (2)多为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2: 1)。 (3)病程长: ①初为长时间(数月至数年)非特异性鳞屑样皮疹(蕈样前期或斑片期),常累及躯干,难以诊断; ②而后皮损泛发(增大、增多),形成斑块(斑块期或浸润期,也可以皮肤斑块初发),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③最终演变为皮肤外播散者,60岁以上和血LDH升高者预后差。
光镜病变: (1)皮肤斑片期:皮肤浸润由真皮浅层开始,常在血管和附件周围,可累及真皮内瘤细胞浸润可由点状发展为片状或弥漫性。于早期,较明显的非真皮乳头真皮内瘤细胞致密性带状浸润。嗜真皮内致密真皮内瘤细胞浸润更加弥漫,嗜表皮性可消失。小个淋巴细胞; ② Ⅱ级,淋巴细胞聚集(常主要分布于副皮质区); ③ Ⅲ级,异型脑回样核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呈现: ①CD2+、CD3+、CD4+、CD5+、CD45RO+和CD8-、TCRβ+、CD30-(典型表型); ②当疾病进展时,可丢失CD7、CD2、CD5; ③进展期的大细胞可表达CD30; ④CD4+的嗜表皮脑回样核细胞在进展时可表达细胞毒性颗粒相关蛋白。 (2)遗传学:绝大多数病例瘤细胞呈现TCR基因克隆性重排。
病理鉴别诊断 ①皮肤其他T/NK细胞皮肤的髓细胞和肥大细胞病变; ④皮病性淋巴结病(常与MF并存)。
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
淋巴瘤 | 水肿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