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面部肉芽肿(Granuloma faciale)1945年由Nigley首先报告。亦称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面部肉芽肿。
临床表现:皮损为一个或多个红褐色或紫红色斑块,斑块直径可达数厘米,除毛囊口扩张外,皮损表面正常,好发于鼻、颧、前额部,少数还可发生于面部以外的部位如前臂、颈、胸。不侵犯内脏,可自行缓解。
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致密多形性浸润,主要位于真皮上部,在某些部位还可伸向真皮深部,甚至皮下组织。浸润不侵犯表皮或毛皮脂腺附件,并由狭窄的正常胶原境界带,将表皮与浸润分开为本病的组织病理特点。多形性浸润大部由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核发生碎裂,形成核尘。许多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内及其周围显示强嗜酸性纤维蛋白样物质,可见少数红细胞外渗。
【预后】
| 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坏死 |皮肤肉芽肿 |容貌逐渐变得粗笨 |一侧颜面肥大 |异型网织细胞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