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辅以靶向药物治疗。
末端回肠 盲肠套叠。无血运改变,庆幸!手法复位成功。继续探查,回肠腔内肿瘤,带粗蒂,仅限于粘膜层粘膜下,不侵犯浆膜。考虑良性肿瘤可能性大,本次手术解除梗阻为主,遂复位后单纯行肿瘤切除。夜间急诊手术,未能行快速病理。
肠内营养不仅可以使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更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途径,其中经导管输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但是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常困扰着医护人员。
胃、十二指肠输出道梗阻的常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胃肠吻合术,但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的出现使新的、更为微创的胃肠吻合术式成为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也逐步开展起来。NOTES在胃肠吻合术应用方面得到关注,是目前开展NOTES的一大挑战。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2013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食管癌在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中,分别排第五位和第四位。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世界排名第一,拥有全球50%以上的新增食管癌病例。为何食管癌如此具有“中国特色”,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本报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张晓东教授详细解答。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来自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胃癌实际上可分为三个大的亚型,不同的胃癌亚型对当前的疗法作出不同的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9月那期Gastroenter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Subtypes of Gastric Cancer With Different Responses to PI3-Kinase Inhibitors and 5-Fluorouracil”。这些发现有助人们开发出一种基因测试来对胃癌进行分类,以便给病人提供具有最好治疗效果的疗法,从而极大地改善病人健康。
已有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乙状结肠镜筛查能够降低结直肠癌 (CR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目前关于乙状结肠镜筛查合适间隔时间的研究,存在包括样本量小,受访者主观因素影响及没有阴性筛选等诸多局限性。
肠套叠与肠扭转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