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卫健委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发布了《山西省第一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
根据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在本文件印发10个工作日内,在省级目录基础上,形成本机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医疗机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品种需包括所有省级目录品种。也就是说,山西省各医疗机构最迟在10月8日,需要公布本医疗机构的重点监控目录。
22个大品种,被重点监控
根据通知,山西省第一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共有22个品种,是在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2018年底向国家卫生健康委上报的、使用金额前20位的辅助用药目录所形成的。
与其他省市发布的重点监控目录不同,山西省除了发布目录,还发布了针对目录品种的临床使用管理细则,对22个品种列出了详细的适应症、证据说明、推荐意见、管理要求。在这明确且严格的标准下,将更好的规范这些品种的临床合理使用。
对比国家目录,山西省第一批重点监控目录增加了两个品种,分别是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银杏叶提取物。
具体目录如下:
中药使用,被严格管理
自从国家卫健委出台第一批重点监控目录,西医被限制中成药处方权成为了业界重点关注的内容。西医的中成药处方权受限,影响甚至超过了20个重点监控用药本身。
对于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的情况,国家卫健委在出台第一批重点监控目录时有明确规定:“对于非中医类别医师,要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才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关于这一点,山西省也有明确要求:
“其他类别的医师,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具体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由中医药管理局另行制订印发),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学专业学历或学位的,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96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或者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有关规定跟师学习中医满3年并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既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开具中药饮片处方”。
从国家卫健委的一纸通知到省级卫健委,再到医疗机构,目前对于西医处方中成药的严格要求,已逐渐迈入落地阶段。
目前,除山西外,河北、内蒙古、青岛等卫健委,以及一些医院相继发文,明确对中成药的处方权进行约束和监管。届时,全国范围内将有大批医生不能处方中成药。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明确西医处方中成药的问题,山西省还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提出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突出特色、规范使用,既要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又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健康发展”。
可见,由于第一批重点监控目录的类别是化药及生物制品,并不涉及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还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各位医师仍要加强警惕。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