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那具体需要注意什么呢?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该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血液化验:血常规结果可提示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或下降;重症病例可表现为血生化结果可提示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升高;血气分析可提示氧分压(Po2)降低。
(2)病毒检测:特异性病毒核酸+;分离出特异性肠道病毒,是确诊该病的主要依据。
(具体检查请以医嘱为准)
(1)住院期间,患儿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医护人员会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请家长配合医护人员,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病房内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宣教: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期间,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家长应多喂温开水。患儿会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例如牛奶、皮蛋瘦肉粥等,禁止家长给患儿进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患病期间,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需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如有任何不明之处,可以随时询问管床护士。
(4)皮疹护理:住院期间,请家长保持宝宝衣服、被褥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宝宝。
2.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宝宝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了解的知识越多,就越能妥善照顾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