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
2020年3月11日,AtriCure组织了第一期房颤外科治疗春季网络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外科主任钱希明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刘立明教授,从理论到实际,全面分享了房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
钱希明教授简单介绍了房颤的危害,流行病学特征,从房颤治疗的发展史展开,分享了房颤的筛查和综合管理。强调STS2017 IA类证据表明房颤外科消融不额外增加手术病死率,钱希明教授支持应以指南为依据,患者知情参与,多学科团队协作,共同重视和推动房颤的治疗。
结合实际手术视频,钱希明教授分享了外科房颤治疗的经验和手术方法,提到在全麻,气管插管、体外循环基础上做正中开胸,使用双极射频消融钳和消融笔,遵循COX IV改良消融路线进行房颤外科治疗。同时还分享了孤立性房颤的手术方案和流程,强调了左心耳切除注意事项。
刘立明教授分享了自己过往1326例迷宫IV手术的数据,其中双极射频消融1164例,微创下的冷冻消融162例。术后两年窦性心律恢复率高达87.21%,围手术期死亡率1.15%,永久起搏器植入率0.73%。刘立明教授提到:“根据经验和数据看,迷宫IV手术是安全的,有效的,这和国际上房颤外科治疗指南描述相一致。”
为提高手术安全性,手术前,全面的评估和患者筛选很重要,已明确降低消融术后窦律转复率的重要因素包含:术前左房内径大于60mm, 房颤病史大于5年和心功能分级大于III级。手术中,他强调消融过程应避免损伤冠状动脉、左室后壁、左心耳、窦房结、肺静脉及狭窄及食管等部位。
同时,刘立明教授还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展示了双瓣(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合并迷宫手术的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他强调:“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房颤外科手术总体延长手术时间有限。而且,随着消融线路的规范化,患者获益等正向反馈,进一步加深了对外科房颤手术的认同。”
与会专家对AtriCure能提供线上交流平台表达了感谢,会议在积极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圆满结束。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