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外科治疗春季研讨会(二)

来源:AtriCure作者:AtriCure时间:2021-09-10 阅读:15129评论:0赞:0 有0人参与


会议回顾

       2020312日,AtriCure组织了第二期房颤外科治疗春季网络研讨会,会议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九病区副主任张海波教授分享房颤外科消融技术临床实战经验。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数据统计,我国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居多, 80%的二尖瓣狭窄患者会合并房颤,据美国STS调查,仅有50%的患者接受了房颤消融治疗。探讨背后的原因包括:操作复杂,增加体外血液循环的时间、效果不佳、并发症风险、缺少专家共识和规范。而现实情况是,目前国内外指南已明确证实房颤消融手术是安全的,在规范化操作的前提下,窦性转复率高,效果好,且明显降低患者脑卒中率。

 

       张海波教授系统的阐述以电生理标测技术为里程碑引发的传统导管消融和迷宫手术消融技术,视频演示了消融径线处理经验和选择策略。强调MAZE IIIMAZE IV手术成功率几乎无差别,且左房和右房的联合消融比单纯左房或肺静脉PVI消融效果好。 

       房颤消融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印象,包括年龄,心脏大小,病史等,不同类型房颤的机制与消融策略会有不同。使用双极钳时,通过避免夹合组织过多,或者形成皱褶,同时避免双极钳头和后跟出现间隙等策略可避免消融gap

       迷宫手术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治疗心房颤动,同时它解释了心房颤动的电生理学。张海波教授提到:AF持续性是由于心房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以上的大折返环路所造成, 将传导阻滞路径手术/消融以预防心房任何一处产生大折返,应可阻断AF。迷宫手术的消融之间最大距离通常约为6厘米,由于从结果证实造成AF大折返环路已被消融所阻断,因此根据定义,大折返环路必须大于6厘米。如果AF持续性是由局灶性小心律失常导致,迷宫手术将无法达到效果,因为这些局灶性驱动机制小得足以落在迷宫手术消融之间的位置,那么即使做了一次完美的迷宫手术,心房也将会不受影响地继续颤动”。

       关于围术期处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通过随诊信息化建设目前可以科学全面的进行患者管理,张海波分享的管理要点包含以下几点:

       1.术前预防: 使用胺碘酮、倍他乐克,对术后的转复率有明显提高。

       2.术后即日(心率缓慢者除外) 使用静点胺碘酮, 用法:前6小时1mg/min, 以后0.5 mg/min维持3, 术后第一天同时开始口服胺碘酮, 每日200-600mg, 至少6个月。如果出现稳定的窦性心律,停用胺碘酮。

       3.出院前及随访期间房颤复发持续12小时以上者给予直流电复率。

       4.术后建议使用强的松、华法林3个月。禁止地高辛和胺碘酮联合使用。

       5.住院期间每天行心电图监测或必要时12导联心电图检查。

       6.术后1月、3月、6月、1年门诊复查, 复查项目包括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超声心动图。

       7.重视华法林抗凝随访和Holter监测

       最后,张海波教授总结到:房颤外科治疗有良好的透壁性和完整性优势,应该得到更多的推广,让更多患者受益。

与会专家对AtriCure能提供线上交流平台表达了感谢,会议在积极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圆满结束。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

共有0人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