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廖万清院士荣获第八届树兰医学奖!

来源:作者:时间:2021-11-23 阅读:5381评论:0赞:0 有0人参与

2021年11月20日,第八届“树兰医学奖”颁奖仪式暨2021世界生命科技大会在杭州良渚隆重举行。备受医学界、科技界、教育界瞩目的第八届“树兰医学奖”隆重揭晓!廖万清院士荣获“树兰医学奖”!

微信图片_20211123143427.jpg2.jpg3.jpg4.jpg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同志亲切接见并授奖)


树兰医学奖是由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理事会设立,致力于我国医学人才培育,以发展教育、扶植新秀、奖掖群贤为宗旨,重点对在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我国国籍(含港、澳、台地区)杰出科技人才进行奖励,培育国际一流的医学科学家,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该奖项注重奖励拥有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具有重大突破性进展,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授奖人数实行严格限额,每年人数不超过3人。

1637649583(1).jpg


廖万清(1938.11.11— ),皮肤病与真菌病学专家。生于新加坡,3岁回国,祖籍广东梅县。196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市医学真菌研究所所长,上海医学真菌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我国医学真菌病学领域研究开拓者之一。先后发现9种新的致病真菌和新的疾病类型,成功救治了相关患者;建立了真菌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平台,提出了诊疗与防治措施;针对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真菌病流行病学新特点、诊治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承担国家973、卫生部传染病重大专项等20余项;发表论文538篇,其中115篇被SCI收录;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及首届叶剑英奖、霍英东奖、国之大医特别致敬奖等各项奖项共24项,立军功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6.jpg


廖万清院士是我国著名皮肤病与真菌病专家,工程院院士。从医执教60年,始终在一线从事真菌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针对我国高发真菌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诊疗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降低了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我国真菌病的临床诊治水平。1990年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称号及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02年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8年当选总后勤部“一代名师”。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和2021年分别被中国医师协会和《医师报》授予“十大医学杰出贡献专家”和“十大医学泰斗”。目前任世界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及华夏医学科技奖理事会副主任/副理事长。


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一、发现9种新的致病真菌,极大推动了医学真菌学的发展。

廖万清院士在我国首次发现格特隐球菌ITS C型(本人命名为S8012)引起的脑膜炎并成功救治,该菌株被美国(ATCC 56992,由原184.00美元现升值为295.00美元/株)、比利时(BCCM IHEM4164 )及荷兰(CBS 7229,售价200.00欧/株)的菌种保藏中心永久保藏收录,并向全世界供应。2011年全球首次发现胶囊青霉引起人类肺部青霉球,并成功救治,相关菌株以廖氏命名(LiaoWQ-2011),这是按国际命名法,在医学真菌领域中,首次用中国人的名字直接命名致病菌种,该菌被荷兰皇家科学院CBS真菌多样性研究中心收录(CBS 134186)。

7.jpg


二、提出3项真菌病诊治新原则,新药成果广泛推广应用。

提出了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分期综合疗法,使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愈率由62.5%提高到97.5%,显著提高了隐球菌性脑膜炎在非艾滋病人群中的治愈率(死亡率由37.5%降到2.5%)。研制的复方酮康唑霜、复方奈替芬霜、防霉鞋垫、防癣裤、AB抗菌布等,广泛推广应用,显著降低了部队浅部真菌病的患病率,预防股癣与足癣的有效率分别为93.98%和80.91%,有效提高了战斗力。

8.jpg


三、针对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真菌病流行病学新特点、诊治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显著提高了沿线国家的真菌病诊疗水平。

率先创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适应性真菌病快速诊断新技术与新策略,于2017年首次在《中国真菌学杂志》对“超级真菌”(耳念珠菌)的感染现状、临床和菌学特征、诊断策略等进行介绍,并呼吁我国临床工作者警惕超级真菌感染可能在我国出现;同时针对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缺乏质谱、测序等平台以及培养检出率低等问题,创建2套多重诊断新方法,分别用于耳念珠菌及其近缘种的纯菌鉴定以及血清直接检测,目前上述方法已经应用于中国、伊朗、阿曼、科威特4国1232株临床菌株联合筛查,提高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超级真菌的防控,对相关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为理想,追求不断,矢志不渝;为事业,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这短短的两句话是廖万清院士历练了几十年的积淀,也是他的座右铭。他内心深深懂得只有矢志不渝的坚守才有可能使理想变成现实。他深刻铭记,是党、国家和军队,把他从一个海外游子培养成一名光荣的人民军医;是党、国家和军队,把他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培养成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所以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生之年,能为祖国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9.jpg

撰稿|杜明威

策划|方文捷 杜明威

监制|潘炜华

主管|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

10.jpg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

共有0人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