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急诊常见急症,及常用抢救药物区别!

来源: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作者: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时间:2023-04-24 阅读:2429评论:0赞:0 有0人参与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干货总结,赶快收藏!



一、用于心原性休克的药物


1、心原性休克


因为心脏功能减退,而引起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灌注严重不足,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


2、常用药物之间的区别


血管活性药物:


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和缩血管作用,可增加心输出量和提高血压,是心原性休克患者治疗的基础用药。


不良反应:


正性肌力作用,会增加心肌耗氧,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律失常;缩血管作用,会导致肾脏、肝脏、胃肠道损害。



缩血管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如果收缩压<80mmHg,首选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如果收缩压维持于80~90mmHg,可考虑先加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


3、多巴胺剂量效应关系


小剂量,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肾及肠系膜血管扩张;中剂量,能激动β1受体,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大剂量,可激动α受体,导致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收缩)。


二、用于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


1、严重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最易受影响的器官是皮肤(约占84%),其次是心血管症状(低血压等,约占72%)和呼吸道症状(支气管收缩等,约占68%)。


2、常用药物之间的区别



严重过敏反应:首选肌注肾上腺素,比皮下注射起效快,比静脉用药更加安全和作用时间更长。


仅有血管性水肿或荨麻疹时:可口服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等)。若已知为哮喘,可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


3、糖皮质激素


包括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不应该把糖皮质激素作为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因为激素起效不够快,尚未充分证实其能否降低迟发反应的危险。


三、用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


1、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多为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少数为胆胰疾患引起,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常用药物之间的区别


内镜止血前,可静脉输注红霉素(250mg),以减少胃内积血量、改善内镜视野。红霉素可激动胃动素受体,促进胃排空。


内镜止血方法包括药物局部注射、热凝止血和机械止血。药物局部注射,可选用1:10000去甲肾上腺素盐水。


抑酸药通过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


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抑酸作用显著优于H2受体拮抗剂。常用的PPI有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剩下的3种分别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高血压急症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由于篇幅原因,小界就不过多介绍了,大家可以进入网页版,点击频道置顶文章查看~


责任编辑:CiCi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戳“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

共有0人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