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维政    男    汉族 1961.12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消化内科主任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

个人感言
推荐理由
先进事迹
曾维政,主任医师,男,1961年12月出生,1990年毕业重庆医科大学,获消化内科硕士学位。成都军区总院医消化内科主任、全军肝病诊治中心主任,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主要从事慢性肝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消化内科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瘤等慢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在慢性肝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具有相当造诣。
一、政治素养
本人出身贫寒,系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文革后第一批知识分子,多年来深受党和人民的关照,一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国防医学事业,尊敬领导服从分配。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和高级知识分子,具备了良好的业务水平和医疗职业道德,从业多年时间里先后收到感谢信200余封,锦旗30余面,拒吃请上百次,拒收红包50余次,2001年荣获军区政治部“二等功”一次、1992年和1997年分别荣获军区联勤“三等功”一次、2007年荣获成都军区“爱军精武”称号、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及爱军精武标兵,卫兵服务及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由于成绩突出,于2009年获得军队二类特殊人才津贴。2012年被成都军区总医院联勤部评为优秀党员。
二、医疗技术
立足本职,带领科室立足临床、面向病人,适应了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为医院、科室的医疗、科研及经济效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周末和节假日经常加班,年年出勤从未休病事假。参加院内外较大会诊80余次/年,抢救疑难、重危病人近200人次/年,特别是2009年8月主要负责消化内科三病区工作,身先士卒,带领病区医护人员克服诸多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临床医疗工作,经济效益在内科系处于先进地位,经济总量及住院病人总量3年翻了近16倍。本人一直坚持专家门诊工作,诊治病人近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500余人次/年,在医院名列前茅,为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做出积极成绩。
坚持临床一线工作,担任科室主任以来,带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努力工作,积极参与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以医疗质量求生存,以优质服务求效益,集中精力抢救病人就诊住院和利用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渠道广泛收集病人,提高了医院和科室的知名度及社会效益。消化内科每年保持10多万门诊量,为大量患者解除了病痛。特别是国家进行分级诊疗和医院进行改制过程中,在医院和大部分科室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充分调动科室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消化内科住院和门诊病人保持了稳定增长,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增,对医院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教学育人
积极参与本科生教学。组织全科医护人员每周进行学科和专业最新前沿动态学习和业务培训,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医疗工作中认真传授自己宝贵的临床经验,热情指导下级医生工作,帮助解决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博士生研究生一名。每年带教进修、实习医生60余名。
担任科主任后,坚持“人才工程”、“精品工程”和“质量工程”,使消化内科收治病人的质量和诊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科室的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科室主任,提出“五个结合”人才培养方法,即普遍轮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三基训练”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在职继续教育与进修、研修相结合,技术培训与医德教育相结合,国内学习与国外提高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教育渠道,创新了育才方法,提升了整体医疗水平。
作为大会主席,成功举办多届国际和国家级学术会议,连续多年主持召开了川西北地区感染科消化科主任学术研讨会。
四、科研能力
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时刻关注国内外消化内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先后承担国家、军队、医院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四川省及军队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作者),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作者),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作者)各1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SCI 15篇。1999年分别被军区联勤评为“建功青年典型”、军区政治部评为“建功青年标兵”,并于2000年获得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现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在科室、医院、四川省消化学会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及多次院内外大型会诊中,表现了优秀的临床业务水平。国内、省内及军内学会中担任重要学术任职,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四川省消化分会侯任会长、中华医学会四川省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肝病专委会常务委员、全军消化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成都市消化专委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胃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腹部疾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英文)、《人民军医杂志》、《临床军医》、《临床肝胆病杂志》、《西南国防医药》等杂志编委。在患者中有良好口碑,2014荣获四川省卫生厅联合《华西都市报》评选的“我心目中的四川十大名医”称号。
熟练掌握了本专业的高难诊疗技术,如肝脏及胆胰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等。特别在黄疸诊治,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晚期肝癌的处置等方面有自己的独创之处,获得多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本人主持开展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技术先后应用到重症肝炎、重症胰腺炎、急性重症药物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等消化内科危急重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在西南地区属领先水平。2008年开展干细胞原位肝移植技术,挽救了大批重症肝病患者。近年来带领科室开展了国内顶级肝硬化并发症的血管介入治疗技术(TIPS),先后治疗800余例病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科研效益,该治疗技术在国内尚属先进水平,国内、军内先后有40余医院来科参观学习,2009年带领科室相关人员开展了自体及异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病,在西部地区产生了积极反响,先后治疗病人400余人,取得了良好疗效,这项消化科核心技术领跑消化内科发展前沿,对学科发展提供了原始动力,对推动消化内科再上新台阶起了积极作用,在消化学术界享有较高知名度。使我科成为了西南地区人工肝、TIPS及干细胞治疗的三大技术培训中心,确立了我科在肝病诊治领域的区域龙头地位。
本人作为一名消化科医师,长期立足于临床并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了患者良好的口碑,得到患者、医师协会和单位的认可,希望以后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和学习,用更好的医术,更高的医德为患者谋更多福祉,为中国医师树立更加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