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启敏    女    汉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妇二科主任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个人感言
推荐理由
先进事迹

马启敏,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共产党员。从医3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临床第一线,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风采。她51岁首次援疆,53岁二次援疆,先后诊治病人5160多人次,完成各类手术631例,成功抢救危重病人39例,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赢得了边疆各族群众的赞誉,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两次援疆,被誉为“最美援疆医生”

地处新疆东北部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年均气温0℃,极端最低气温-43.6℃,是典型的边境县、高寒县、易灾县,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2015年5月至11月,51岁的马启敏作为河南省第七批援疆医疗队员,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半年时光,成为这个边远小县城的第一个援疆女医生。她针对当地妇科病人就医难、转诊多,妇科手术一直处于停滞的情况,组建了妇科门诊、妇科病房,规范了妇科疾病诊疗临床路径。手把手传授诊疗规范与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短短半年时间,马启敏和同事们先后完成恶性肿瘤等妇产科手术114台,平均一天半就完成一台手术,就在返程的前一天晚上还急诊抢救了一个前置胎盘大出血病人。

2017年2月,河南省决定选派第九批援疆干部,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再次向马启敏发出邀请。早已有了天山情结的她二话没说,再次离别年迈的父母和大学毕业刚进入医院工作的女儿,踏上了援疆的征程。她被任命为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除了原来的妇产科临床医疗之外,还承担了大量的医疗管理和业务培训任务,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有过半年的援疆经历,马启敏对巴里坤早已熟悉,非常理解当地群众对先进医疗技术的期盼。在第二次赴疆的路上,她就一直在与巴里坤的同事通过微信会诊讨论病历、研究手术方案。到达巴里坤的第三天,也就是大多数队员还在倒时差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了二次援疆的第一台手术。

一年多时间里,马启敏先后完成各类手术517多台,其中抢救危重病人20多例。由她带领4名执业医师和4名护士组成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小组,率先在哈密地区开展了妇科腹腔镜手术。从此,巴里坤的农牧民妇女做妇科微创手术再也不用翻越天山了;她倡导的“高危妊娠动态管理”,有效降低了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走到当地同级医院前列;她第一个在哈密地区县级医院开展了“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她开展的“保留子宫动静脉上行支筯膜内子宫全切术”,填补了全疆的空白,荣获哈密市科技进步奖。

    作为主管援疆工作的副院长,马启敏充分发挥援疆医疗专家的技术特长,开展新技术推广和传帮带,以查房、讲座、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手把手培养当地医务人员,让内地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这里生根发芽,为巴里坤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援疆的日子里,马启敏每天携带两部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周末、节假日,只要遇到疑难高危病人或急诊手术,她总是随叫随到,被称为“妇产科的120”。

马启敏还建立了“马大夫在线”微信群,群里不仅有医院的同行、危重病人、偏远地区的复诊患者,还有当地12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这样,她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与圈内的同行沟通,实现多方会诊;另一方面也大大方便了患者咨询,有效地解决了偏远山区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一年多时间,“马大夫在线”微信群一直保持在160多人。有预约看病的,有传来病历和体检单请教的,有寻医问药的。患者感激地称她为“我的家庭医生”。

刚到巴里坤县时,由于饮食不习惯,马启敏经常胃疼,吃不下饭,每天只能喝点酸奶和稀饭;由于天气极端寒冷,她的风湿关节病复发了。刚开始靠吃药止疼,后来,止疼药已不起作用,马启敏每天早晨都会出现双手“晨僵”的症状。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就自己给自己扎针止痛。就这样,她每天仍然笑容满面,坚持坐诊、查房、做手术,每月两次到乡镇、牧区下乡义诊,还积极参加 “民族一家亲”活动等,硬是没有休息过一天。

“我不去满负荷工作,就会想家。”这是马启敏对她忘我工作的自我注解。县医院领导说:马大夫特别体恤患者,她不仅传授了医术,更树立了良好医德和敬业工作的榜样。

当地哈萨克族妇女把马启敏抢救出生的男婴起名“河南别克”(哈语:河南男孩),并认她为干妈,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今年三八妇女节,她所带领的巴里坤县妇产科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作为河南省援疆干部中唯一两次援疆的医疗专家,马启敏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先后被评为援疆工作先进个人和最美援疆医生。新华社、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妇女报》、《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均报道了她的感人事迹。

二、医德医术,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援疆以前,马启敏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就有“拼命三郎”的称号。

妇产科是医院里风险大、纠纷多,最累、最苦的科室,许多医生都不愿意来,而马启敏在妇产科一待就是30多年,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作为科主任,她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常常为抢救一个危重病人,几天几夜守在病人床旁,直至患者转危为安。每天她都是第一个到病区的人,也是最晚回家的人。除了坐门诊,每天服务患者上百人,还要负责手术和病房工作。忙时一天做八台手术,连吃饭都不离开手术室,遇到复杂病人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下夜班回家休息时,也是患者电话咨询不断,她都不厌其烦地解答。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来,她用爱心、智慧和汗水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病痛,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马启敏一直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她甘为人梯,手把手传授给年轻医生技术。在她的带领下,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率先在河南省市级医院开展了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很快形成规模化、常规化,享誉省内外,成为河南省和安阳市重点特色专科。她主持开展的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改良阴式手术及盆底重建等技术,均走在了全省同级医院的前列。

承担着全市住院医师规培和县乡妇产科医生培训的任务,马启敏每年都定期下乡到帮扶乡镇卫生院,会诊疑难病例,指导带教。为提高全市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患者以生命相托,我定当竭尽全力。”在她的眼里,病人不分高低贵贱,总是以最经济、最实惠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当一些病人以钱物或宴请表达感激时,她都一一谢绝,多年来,已婉拒红包数万元。面对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她还常常慷慨解囊,每年都为患者垫付医疗费用上千元,赢得广大患者和家属的尊敬。

长期超负荷劳累使马启敏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颈椎疾病,但她总是忍着疼痛,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用真诚化解患者的痛苦。同事称赞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对工作精益求精,是我们的榜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0余年来,马启敏连续15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连续8年被评为医院优秀共产党员,连续11年当选医院十佳服务明星;荣获河南省优秀医师、安阳市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她所领导的科室也连年获得医院先进科室和全省优质服务示范病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