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其柱    男    汉 1963年8月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院长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个人感言
推荐理由
先进事迹

唐其柱同志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医院院长。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从事医疗工作三十多年,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入120余篇),出版专著26本(主编9本,参编17本),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4项、国家卫生计生委重大专项等20余项。主持完成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北省科技奖7项。1998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抗灾防病先进个人,2003年被评为武汉市十佳医务工作者,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2012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同年入选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中央“特殊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他于19867月从湖北医学院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就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原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工作。上班没有几天,就遇到一个心力衰竭终末期的病人,病人极度呼吸困难已近濒死状态。他作为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初级医师,在认真执行医嘱和密切观察病情的过程中,不断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当他说道“我们再想办法”的时候,病人绝望地回答:“你们还有屁的办法”。这一幕令他至今刻骨铭心。他深深感到不仅要掌握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开展医学技术和诊疗方法的创新。从此,在他从医的生涯中,始终秉持着一边刻苦学习书本知识和老师前辈的宝贵经验,同时注重广泛查阅文献掌握最新进展,并利用一切资源和条件开展研究和探索。他对诊治的每一个病人,都非常认真地分析总结,只要出现难点或疑点,他一边向上级医生和老师请教,一边查阅各种文献,力争使他经治的每一个病人都得到当时的最好治疗。

1988年9月,他开始就读李庚山教授和高荟媛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即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1990年发表国内第一篇射频消融的实验研究论文。随后参与其临床应用研究,直到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我国早期从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研究和介入治疗的医生之一,并参与主编国内第一本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专著,那时即完成了大量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等手术。1996516日成功完成全省第一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1996年在国内较早的开展倾斜试验诊断晕厥,进行晕厥性疾病的防治,并主编《晕厥性疾病》专著公开出版。在临床实践中,他深切体会到,介入治疗可使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部分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根治,但药物治疗仍为广泛使用的抗心律失常措施。而绝大多数既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严重不良反应而使用受限。因此,他把目光投向了中药。他于1998年开始利用电压钳、膜片钳技术研究了甘松、缬草等30多中药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电生理和离子通道的作用,为阐明中药治疗原理和进一步筛选抗心律失常新药奠定了基础。2000年,他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日益成为心血管病学领域越来越突出的防治课题。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和部分其它系统器官疾病的最后结局或终末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病人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大部分就步入一个进行性恶化的过程,预后十分阴暗。而且,与心力衰竭相关的医疗花费相当巨大,已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从此他重点进行心力衰竭的防治和研究。由于心肌重构是许多严重心血管病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共同通路,他把研究放在心肌重构的发病基础和防治上。从心脏器官水平、心肌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分子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五个层次,对高血压、心肌缺血、心肌疾病相关性心肌重构的发生基础和发展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观察了许多干预手段对实验性心肌重构的影响,以期为心力衰竭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随后开展了临床研究,研究成果《心肌重构的发病基础和临床防治》于201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研究结果和创新理论对心力衰竭的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认真做好临床诊疗工作的同时,致力大众健康知识传播,进行心血管病的人群防控。在全省及北京、长春、新疆、海南等地机关、学校、企业和社区做了100多场保健讲座。自编自印《心脏保健与长寿》(5万多字)3万多册向群众免费赠送。

他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突出的成果赢得了病人的称道、同行的钦佩和社会的认可。以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自加压力、负重进取,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

他对待科研的一贯态度是为了解决科学中的问题,医学科研的目的就是解决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中的急切问题。包括开展基础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或开辟新的思路。发表论文也只是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决不是目的。

他注重教育,诲人不倦,培养博士研究生22名(包括外国留学博士生2名),博士后2名,硕士生53名。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首创和推行“四化医疗”(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个体化)、“五制服务”(即首问负责制、办事限时制、流程便捷制、物品送达制和考核即时制),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改善病人的就医体验。近几年来,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在湖北松滋市、潜江市和河南息县创建湖北省人民医院、县级公立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共同组成的“四级医联体”,除了帮助基层解决疾病诊治问题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逐级指导,传播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实现疾病预防、控制的目的。

积极投身国防预备役建设,2005年成为一名预备役军医,并担任湖北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医院党委第一书记。曾被评为广州军区“优秀预备役军官”,201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预备役大校军衔。

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医院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