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医师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院长、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博导
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滕皋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导,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介入治疗中心主任。1995.07~1999.03在美国Dartmouth-Hitchcock医学中心从事介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介入治疗和分子影像学。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APSCVIR)前任主席(2016-2018)。主持了包括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点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SCI收录100余篇,包括《柳叶刀肿瘤》等国际著名期刊。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15年获欧洲介入放射学会(CIRSE)的杰出人物奖(Distinguished Fellow),2017年获美国介入放射学会(SIR)最高荣誉奖—金奖(Gold Medal),为中国医师首次获得的国际介入大奖。培养硕博研究生80余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一、大胆创新,在介入诊疗和分子影像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以医学影像导引、微创精准为特点的介入放射学已成为临床医学最令人瞩目的新兴交叉学科。他于1982年开始从事介入与医学影像工作,作为起步和立足于本土的介入放射医师,经历中国介入学科开疆辟土,从无到有和不断强盛的过程。
他在介入诊疗和分子影像领域做出了系列的原创性和系统性的贡献:
1、介入诊疗新技术创新
消化道新型支架与新技术的系列研究:发明了治疗消化道恶性梗阻的125I放射粒子支架,突破了空腔脏器中不能应用放射粒子的禁区,通过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和论文发表,使该技术跻身2011版欧洲食管癌胃癌治疗指南和2016版欧洲胃肠内镜学会临床指南,成为消化道恶性梗阻治疗的新标准。系列产品获国家食药监局注册证和欧盟CE注册,远销32个国家和地区,为数万余患者解除痛苦。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后续的系列放射性粒子支架研究,又拓展了胆管恶性肿瘤、门静脉癌栓、气道恶性狭窄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此外,他在脊柱介入新技术新方法、肝癌介入治疗、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等领域也做出了突出的学术成就。
2、介入诊疗理论创新与发展
建立了经颈静脉门腔分流术(TIPS)支架再狭窄形成机制的新理论,并导致新型TIPS支架(Viattor支架)的诞生和广泛应用,使TIPS这一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介入技术获得新生。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项目的支持下,通过多模分子影像等前沿技术研究,提出了分子影像引导介入治疗的技术与理论,拓展了介入技术与学科发展的新领域,相关成果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二、救死扶伤,为病人无私奉献
他以“一切为了患者”作为行医的准则,谦逊朴实,医德高尚,在患者和同行中有着良好的口碑。30多年来,个人完成介入手2.0万余例,用高超的技艺帮助患者远离病痛。自1993年以来,他举办了80多期学习班,为全国各级医院培训了数千名医师;共同主持制订《卫生部介入诊疗规范》和介入技术诊疗规范和指南编写,为介入技术在中国的普及与人才培养做出卓越的贡献。
他注重医学知识普及,提升普通民众的健康素养,近年来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省市媒体做了多场关于肝癌诊治、消化道支架、及相关介入治疗知识的科普报告,获得好评。
三、开拓进取,热衷中国医师协会工作,推动中国介入放射学工作走向世界
2014年以来,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首届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第二届委员会会长,逐步完善了介入医师分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为我国一万余名从事介入诊疗医师的依法行医、权益维护、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行业规范等搭建了平台。为推动“大介入”的交叉与融合做出重要贡献。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国介入学会与国际主流介入学会SIR和CIRSE等建立了伙伴关系,并担任担任亚太介入学会APSCVIR主席。作为国内唯一获奖者,他获得了欧洲介入放射学会(CIRSE)“杰出人物奖”(2015),美国介入放射学会(SIR)最高荣誉奖“金奖”(2017),SIR颁奖词评价:“他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将中国的介入事业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四、诲人不倦,培养大量的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优秀人才
自1998年开始担任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系主任,2009年担任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2015年起担任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在行政岗位任上,他确立了以东南大学的综合实力为支撑、培养德医双馨的精英医学影像人才为目标。他关心学生,孜孜不倦。作为课程负责人的“放射诊断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影像诊断学”获国家来华留学生英文授课品牌课程建设项目,20多年的影像教学成果于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成为迄今国内影像医学获得唯一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更令人欣慰的是培养了包括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数百名影像医学和介入放射学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