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义    男    汉族 1963年6月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急诊部副主任

单位:厦门市第一医院

个人感言
推荐理由

黄继义,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肾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市第五医院院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务委员、厦门市泌尿中心副主任、厦门市人大代表、民进厦门市委副主委、厦门市拔尖人才。学术上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世界华人肾脏医师协会秘书长,台海医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市医师协会副会长、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厦门市医学会常务理事、肾脏病学分会副主委,厦门市康复医学会会长,《中国卫生标准管理》、《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副主编,《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等SCI杂志审稿专家等职务。

从医30余年来,他始终坚持以爱行医,在临床一线默默奉献,救治了无数的病患。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赢得了患者及同行的尊重与信任。

潜心钻研  医术精湛成就卓著

他出生于医生家庭,祖辈父辈都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立志要从事医疗这个救死扶伤的行业,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1985年7月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开始从事肾脏内科临床工作。从医30余年来,他潜心研习医术,积累了丰富的肾脏病疑难杂症、急危重症救治的临床经验,擅长泌尿道感染、肾小球疾病、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诊治。凭着对工作执着的追求、扎实的医学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术,逐步开展了肾穿刺活检、各种深静脉临时或长期导管置入、腹膜透析置管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净化等技术项目。

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坚持认真研读医学专业书籍,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学术交流会议,热心参加各种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的病例讨论会等。通过持之以恒、不间断地学习,熟练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时了解先进的医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鉴于在肾脏病领域的杰出成就和造诣,多次受邀作为嘉宾前往欧美参加全球性的重要肾脏病学术会议,也经常受邀参加国家级的学术论坛,或担任大会主席或做重要学术报告,并在多个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务。例如:在历年来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上担任主席并作为讲者做主题发言;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疾病防治联盟华佗工程——肾脏病基层医师培训项目讲者做主题演讲等。目前他也是山东泰山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医学院的内科学教授、副教授,培养了一批优秀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医德高尚  以爱行医有口皆碑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他始终坚守“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信念,坚持以爱行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用医术救治了无数的病患,用爱呵护着人民的健康。在行医过程中,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医疗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行医,从不收受“红包”和回扣,多次婉拒了患者的好意和“礼物”,30多年来从未有过违规差错的记录。他以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了患者的赞许与信任。在医院论坛上经常获得病人的点赞。

遇到危重病人,他总是舍不得休息,只有看到病人脱离危险了,他才肯离开病房。一次,一位因足部严重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急诊入院的糖尿病患者,出现昏迷,生命危在旦夕,明确病情后,立即进行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两天两夜,他值守病房,直至患者转危为安,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病房。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作为医生,要用感恩关爱的心对待病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让每一个病人早日康复,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某中学生,全身水肿多年,多次求医无果,慕名前来找他看诊。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渊博的学识,他很快认为病人患的是肾病综合征。由于患者较年轻,需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经过多次尝试,病人得到了有效地治疗,终于恢复了健康。病人笑了,他也笑了。

他敬重每一个生命,关心每一位患者,也经常教育年轻的医务人员,“不管病人病情有多重,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用100%的努力去挽救”。在他看来,文凭高、职称高并不代表水平高,病人的信任才是作为一名医生价值的体现。

勇于探索  创新诊疗方案引领业界

在临床实践中,热心研究治疗新方法新方案,得到全国肾脏病学界的广泛认可。率先在肾脏病学界成立了血管通路研究室,并利用3D打印的方式重建血管模型,为尿毒症血透病人建立各种疑难复杂血管通路;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提出了慢性肾脏病加强康复治疗的理念,并将肾脏病康复治疗方案引入病房并推向患者家庭。90年代与肾脏病学界的同仁将腹膜透析、CRRT等技术引入厦门,并将这些技术在肾脏病、急危重症领域进行推广、应用,使急、危、重症尤其是伴有肾衰的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提升了厦门市肾脏病、急危重疾病的诊治水平。

他勇于探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获国家科技部项目优秀奖一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泉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参与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一项,以第一作者获省、市等各级科研立项资助项目共九项。曾师从我国著名的肾脏病学界泰斗——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叶任高教授,并与叶教授合作撰写了相关临床论著。近年参编专著两部,发表各类学术论著60余篇(含SCI论文),并曾有多篇获优秀论文奖。

无私奉献  扎根边区无怨无悔

他具备医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热心传帮带,毫无保留地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年轻医师;热心公益事业,经常开展下乡义诊送健康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从2010年起,他放弃了厦门岛内优越的医疗环境,听从组织安排来到厦门岛外较为偏远的地区——翔安,支援相对落后的同民医院(厦门市第五医院)。当时医院没有独立的肾内科,只开展一些肾脏病最基本的诊断和治疗项目。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二话不说,便一心扎在科室的建设上。通过引进人才、添置设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举措,短短几年科室成为一个医教研全面发展、拥有60台透析机的医院品牌科室。

在同民医院,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院长。他不仅在临床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在管理上也尽心尽责,提出了打造人文关爱型医院的发展目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推动医院从二级医院晋级为三级综合医院,改变了翔安区无三级医院的历史。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取得了许多荣誉。2017年,医院成为福建省第2家、大中华区第29家HIMSS六级达标医院,并荣获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人文爱心医院”和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管理创新医院”光荣称号。

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