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医师

职称:副主任医师
职务:三病区(无痛病房)主任
单位:沈阳市肛肠医院
他是全国肛肠学科名专家、全国中医肛肠科技先进工作者、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阳市雷锋故事人物、沈阳市青年岗位技术能手、沈阳市卫计委优秀共产党员。
他,就是沈阳市肛肠医院三病区(无痛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袁和学。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凡与袁和学有过接触的人,都会被他那种诚恳热情、谦虚正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大家都说,他是一个特别适合做医生的人,这缘于他对医学事业的那份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对医学的热爱和激情,一干就是十八年,用他高尚的道德及良好的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认可,患者的赞誉。
尽心智 攻坚克难
青年时代是梦想勃发的时代。他们或由于时代的引领而激情迸射,或由于家庭的熏陶而沿着父辈的足迹砥砺前行。但是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不甘像父辈一样在田野里挥洒自己的人生。凭着对军人和白衣天使的憧憬,怀揣着梦想参军到了部队,在部队经过自已刻苦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医。在部队期间,先后获得三等功、学雷锋标兵奖章、解放军四总部人才奖三等奖等荣誉,并参加军队先进事迹典型报告团巡讲。
2008年11月,他脱掉了心爱的军装,但那对医学事业的不懈追求的心从未改变。
到沈阳市肛肠医院工作后,他经常听到一句戏言:“宁上老山前线、不上肛肠医院。”如何减轻患者恐惧、改善就医体验,建立围手术期的止痛机制成为了摆在袁和学面前的首要问题。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培智”。从做科室副主任开始,他就经常对科内医生和护士说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果我们是一名患者,我们想要得到怎样的服务,就应该怎样对患者服务” 。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为了能够解决肛肠患者的疼痛问题,他将无痛干预和人文关怀相结合,认真分析整理每一个病例,仔细对比试验数据,耐心查阅病人的随访记录,对患者在不同时期出现的疼痛问题进行潜心观察。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反复进行研究摸索,根据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疼痛曲线进行提前无痛干预,提出“多元止痛肛门围手术期无痛治疗方案”,形成患者围手术期无痛治疗“一站式”服务的新理念,打破了传统思维下肛门疾病手术疼痛的老观念,不仅有效解决了困扰患者多年的疼痛难题,而且带动全院医、护、患理念的转变,为肛门无痛治疗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北国网《北方名医》专栏、辽沈晚报以《告别传统手术疼痛,消除就医恐惧心理》为题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沈阳电台生活广播《健康来了》节目也邀请他走进直播间为患者现场答疑解惑。
他注意汲取医学前沿知识,善于思考和总结,并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提出创新。经过潜心研究,成功实施首例旋转皮瓣成形技术,填补了医院的技术空白,同时使患者的恢复时间从过去的1-2月,缩短到现在的13-16天。他刻苦钻研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医学理论研究,撰写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病的临床研究》等20多篇医学论文,并先后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等国家核心级杂志上发表。在医学技术上,每年都有新突破,他参与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肛吻合器直肠粘膜切除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研究》一项,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保留括约肌术治疗复杂肛瘘的临床研究》一项,主持沈阳市科技局科研课题《LIFT和ERAF与切割挂线治疗复杂肛瘘的临床研究》、《转移皮瓣成形术在藏毛窦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二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项,获市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主编《肛肠保健与疾病防治》一书,参编《名医解答》一部。
尽职责、无私奉献
忠于职守,这是对一名医生的最基本要求之一,袁和学经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袁主任总能第一个到病房查看病人,每当华灯初上,病房里仍旧可以看到袁和学主任忙碌的身影,无论是公休日还是节假日,只要离开本市,他每天都会到病房查房,掌握患者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已经成为袁和学每天必做的事情。今日事要今日毕,完成是他工作的宗旨,哪怕是工作到半夜也如此。患者只要看到他,心里就放心,心里就舒服。袁主任总是说“患者信任我们,奔我们来的,我们要不给患者服务好,就辜负了患者对我们的认可!把患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那就不会有医患矛盾了。”袁主任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这样,袁主任的患者一传十、十传百,办公室的门口经常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有时经常是下了班还继续给外地患者做手术。
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肛门病患者李某,长达二十年的精神疾病使其经常处于偏执妄想以及幻觉中,总是幻想自己被迫害,沟通困难,而肛门疾病的痛苦使得患者本人及家属深受其累,年近古稀的父母遭到多家医院拒诊,几乎绝望,报着唯一的希望找到袁和学。袁和学了解了李某病情后,冒着风险和压力收治了他,并为他实施了无痛手术的治疗。坚持每天与李某交流,坚持亲自换药,终于使他康复。李某的父母非常的感动,拿出红包感谢,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治疗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如果把钱看得太重,那就不配当医生。” 几年来,袁和学主任拒绝了多少红包、多少吃请、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很多患者都笑着说:肛肠医院的治疗技术在全国是领先的,服务更是一流的。这既是对袁和学主任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医院实力的褒奖。
尽所能 凝聚团队
热情厚道,宽以待人一直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重的人。三病房有医护人员21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亲自过问,生活上,科室内的同志都把他当成老大哥,“有困难找老袁”已经成为科内人员的口头禅。只要走进三病区的大门口,就会被温馨的就诊环境所吸引。走廊里的每个角落,都布置得温馨美丽,无痛健康宣传版、医患交流园地、读书角、报刊栏,每个角落都体现了对患者服务的细微和团队的理念。在三病区,你绝对不会听到医生护士生冷地直呼患者的姓名或几床几号,取而代之的是大爷、大娘、叔叔、阿姨等亲切的称谓和温暖的微笑。为入院患者全程陪护检查、为患者垫付医药费、出钱为患者买饭更是科里司空见惯的事情。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袁主任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经常用他们的科训来时刻提醒自己,那就是“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是团队”,为了带好队伍,让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袁主任十分重视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他亲自制定了一整套的科室管理制度,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替代条条框框,职工心暖了,干劲就足了。为了加强业务水平,袁主任经常利用科室的学术沙龙,组织大家学习专业知识和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借鉴成功经验。每天亲自查阅医生病历,及时发现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避免因病历书写不规范引发医疗纠纷;不管工作有多忙,每周一次教学查房是科内的固定动作,从走廊这头走到那头,一上午查房下来,他已是满头大汗,患者再多,袁主任都会靠近床头,面带微笑的与病人交谈,为年轻医生细心讲解。
正因为如此,袁主任通过自己的行动得到了科室同志的一致认可。强将手下无弱兵,他带出了一个坚强的团队、一个向上的集体。患者都说“这个科的医生护士都好”,同志们说“不,我们肛肠医院的每名医生护士都好。跟着主任干活,我们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永不懈怠的袁和学主任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最美医生的定义,他将继续带领着他的团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东三省乃至于全国肛肠事业的发展奋斗着,谱写着自己最美丽的青春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