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杆菌癣样红斑 ( erythrasma )
别名: 红癣
解释 收起


    棒状杆菌癣样红斑(erythrasma),又称红癣。是间擦部位皮肤的一种慢性浅表感染,由微细棒状杆菌引起。微细棒状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常寄生于人的皮肤表面、鼻、咽、眼结膜、外耳道等处。因该病皮损与体癣类似,故名。
诊断思路
   
    (一)病史特点
    1.暗红色或褐色斑片,位于皮肤皱折处如腋窝、乳房下、起皱腹股沟部、臀缝、肛周等部位。
    2.可无自觉症状或有瘙痒。
    3.感染常呈单侧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4.糖尿病患者中可见泛发性红癣,其皮损可广泛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二)检查要点
    1.上述间擦部位境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的红色、褐色斑片。皮损起初光滑,以后起皱、伴有鳞屑。
    2.大腿内侧、腹股沟、阴囊、趾间最常受累,腋窝、乳房下、脐周等处次之。
    3.Wood灯检查皮损处可见珊瑚红色荧光。
   
    (三)诊断步骤
    诊断流程见图8—17。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3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4 病程和预后 展开
5 最新进展 展开
6 诊断依据 展开
7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