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决策分析
患者为47岁男性,8月前发现腹部包块,当时腹部CT提示左上腹巨大囊性占位,胃壁完全囊变型间质瘤可能,脾脏、胰腺尾部或左侧肾上腺来源囊性占位待排除。于当地医院行开腹探查+腹腔肿瘤切除+脾脏切除+肠粘连松解术,病理提示:去分化脂肪肉瘤。5月前复查腹部CT提示左上腹肿块,考虑肿瘤复发可能,当时未予相应处理。患者定期复查至今,入我科就诊后进一步完善PET-CT提示: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术区胰尾后方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105*65*82mm,分叶状,边缘光整,考虑脂肪肉瘤复发/转移,与左侧腹壁关系密切。经MDT讨论,拟行腹腔后肿瘤切除术。
术前PET-CT
手术规划
患者在原旁正中手术瘢痕行长约25cm切口进腹,随后探查见肿瘤位于左上腹膜后,直径约10cm左右。将切口下质硬结节送快速病理检查:脂肪组织坏死样结节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待石蜡。充分游离结肠左侧半、脾区,见肿瘤呈分叶状,上极与胃底分界不清,切除胃壁,将肿瘤完整切除。随后扪及并切除胃后质硬肿瘤(大小约5cm),并行探查发现胃底大弯侧串珠样圆形脂肪瘤,质软,予以一并清除。最后行胃部分切除、大网膜部分切除及腹膜后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暂未出。
术后标本图
预后及随访
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RLS)是一类发生于腹膜后区域的罕见恶性肿瘤,是腹膜后肿瘤中常见的类型。在所有恶性肿瘤中,RLS发病率约占1%,在所有软组织肉瘤中约占25%。由于腹膜后空间庞大,RLS很容易形成巨大肿瘤,侵犯多个器官。在既往的文献中,该肿瘤类型可以进一步分为4种亚型:高分化脂肪肉瘤(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WDL)、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黏液样细胞脂肪肉瘤(myxoid cell liposarcoma,MLS)和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PLS),其中,WDL和DDL是RLS中最常见的两种病理亚型。去分化脂肪肉瘤常发生于腹膜后,并且紧邻、包裹或侵犯重要结构,难以完整切除,因此其几乎总是局部复发,通常多次。研究表明,与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相比,去分化脂肪肉瘤的预后更差,且局部复发导致死亡很常见,比例为40%-80%。此外,DDL的远处转移率可高达30%-40%,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而腹膜后DDL的5年总生存率为44%-53%。
腹膜后脂肪肉瘤早期无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多因体检或肿瘤巨大出现腰腹部疼痛、肿块、胃肠道梗阻、下肢水肿及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而就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RLS至关重要。B超是发现RLS简单快捷的检查方法。腹盆腔增强CT和MR是辅助诊断的最常用检查方法,且MR对于RLS的评估更为精准,尤其是当CT检查发现肿瘤与邻近血管如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关系密切时,MR可准确评估有无血管受侵,对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价值。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不可切除、已有远处转移或明显手术禁忌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病理依据。
目前,手术是RLS治疗最有效的手段,而能否实现R0切除与肿瘤复发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手术方案需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影像学检查而制定,更广泛的切除策略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生存预后尚有争议。多数研究推荐更广泛的手术切除,包括联合肾脏、肾上腺、结肠、小肠、腰大肌等脏器切除,尤其是对初发患者,这有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可能延长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
由于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放疗、化疗),对于复发性RLS,完整的手术切除仍是首选,但手术指征、时机及切除范围尚无定论。IKOMA等的回顾性研究认为对于复发性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过早(<6个月)的手术干预并不能使患者有生存获益。另外,对于复发患者,联合脏器切除更应谨慎,除非术前影像学明确或高度怀疑有邻近脏器侵犯,否则应避免联合脏器切除。但复发肿瘤边界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常显示不清,术前进行精确的影像学评估有时是非常困难的。在ikoma等的研究中,共有32例术前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存在临近脏器侵犯的复发性rpls患者,术后仅有3例经病理证实确有受侵。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完整的手术切除可能会延长复发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对于不可切除的复发肿瘤,姑息性切除虽不能改善生存,但可缓解症状。此外,对于生长速度>0.9cm/月的复发肿瘤,完整的手术切除可能也无法延长患者生存期。我国《腹膜后脂肪肉瘤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6)》复发性RLS的手术指征为肿瘤>10cm或出现脏器压迫影响功能。
有学者推荐术后应结合患者一般状况及治疗情况,采取严密的随访方案。一般于彻底手术切除后第1个月进行基线检查,前3年内每3个月随访2次,3年以上者每6个月随访2次。具体随访内容应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情况而定,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生化、腹盆腔B超、CT或MR,必要时还可行胸部CT、骨扫描或PET-CT。
此外,RLS对化疗的反应差,阿霉素是化疗的一线首选药物,目前主要用于不可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的RLS患者控制肿瘤进展,但无法改善患者生存预后。放疗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一项针对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回顾分析表明,辅助放疗对于大于10cm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特别是低分化或未分化级别的患者,具有生存获益价值。对于接受边缘阴性切除术(无论肿瘤大小)的患者,也显示出生存获益。对于小体积肿瘤,研究者并不支持辅助放疗。靶向和免疫治疗在脂肪肉瘤中的治疗价值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例如,CDK4/6抑制剂、MDM2抑制剂及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已报道在一些临床实验中初见成效。
[1] Dubois-Silva A, Barbagelata-Lopez C. Retroperitoneal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Intern Emerg Med. 2019 Jun;14(4):619-620. doi: 10.1007/s11739-018-2004-x. Epub 2018 Dec 5. PMID: 30519920.
[2] Littau MJ, Kulshrestha S, Bunn C, Agnew S, Sweigert P, Luchette FA, Baker MS.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rgin of resection and radiotherapy in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 Am J Surg. 2021 Mar;221(3):554-560. doi: 10.1016/j.amjsurg.2020.11.041. Epub 2020 Nov 23. PMID: 33256943; PMCID: PMC7987801.
[3] 朱学华,刘泽南,夏海缀,陆敏,卢剑,马潞林.腹膜后脂肪肉瘤12例临床诊疗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1,26(09):754-758.
本文作者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