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个体化用药

来源:医学论坛网消化肝病作者:医学论坛网消化肝病时间:2023-05-22 阅读:1574评论:0赞:0 有0人参与


作者

高丽丽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是消化道黏膜发生炎症反应与坏死、脱落,出现明显黏膜破损,溃疡的黏膜坏死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严重甚至达到或超过固有肌层,可并发穿孔、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等,最常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溃疡)、胃(胃溃疡),其主要致病因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PU可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疼痛,多呈隐痛灼痛或胀痛,及烧心或反酸。十二指肠溃疡可有饥饿痛、空腹痛或夜间腹痛,进食可缓解;胃溃疡可有餐后腹痛、呕吐、恶心等,至下次餐前可缓解。


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主要是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抗Hp治疗药物等,那么不同药物如何选用呢?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如何用药呢?


一. 消化性溃疡的用药

PU治疗药物主要是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PPI)、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H2受体拮抗剂(H2RA),黏膜保护剂及抗Hp治疗药物等。


抑酸剂可降低胃内酸度,促进溃疡愈合,及缓解疼痛,同时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黏膜保护剂可促进黏膜修复,提高PU的愈合质量,联用胃黏膜保护剂能减少溃疡复发;Hp阳性的PU者根除Hp治疗可促进溃疡愈合与防止其复发。


1

//  质子泵抑制剂(PPI)

PPI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对基础胃酸及各种形式的应激性胃酸分泌都可抑制,其起效快、抑酸完全、抑酸作用强大,能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是治疗PU的常用药物,也可用于治疗胃泌素瘤或G细胞增生等引起促胃液素分泌增多致的消化性溃疡。PU愈合与PPI 24h内抑酸时间、抑酸程度、疗程密切相关。不同PPI相对效力不同,可考虑交替使用不同PPI。大多数胃溃疡PPI用药6-8周后可痊愈,十二指肠溃疡建议PPI用药4-6周。仅<5%的PU者在PPI用药8周后仍不能愈合。PU愈合不充分时,通常建议PPI双倍标准剂量再用药6-8周,以弥补其被快速代谢的不足。


_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

泮托拉唑

雷贝拉唑

艾司奥美拉唑

分代

       第一代药物

第二代药物

抑酸持续时间

24h

>24h

>20h

12.1h

14h

血浆半衰期

0.5-1h

1.3-1.7h

1 h

0.7-1.5h

1.3h


此外,PU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内镜检查前可考虑使用PPI即静脉输注大剂量PPI(总剂量>80mg/d),能改善溃疡出血症状,降低溃疡病变活动性出血及内镜下病变的等级,减少内镜治疗需要,内镜止血后使可用PPI可预防再出血。内镜止血后间歇性PPI与静脉注射+持续输注PPI疗效相当,大剂量静脉注射PPI与口服PPI疗效相当,不适于大剂量静脉输注PPI者大剂量口服PPI(2次/d,总剂量≥80mg/d)可为替代用药。


2

//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

P-CAB如伏诺拉生,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其抑酸起效迅速,还可将胃内的pH值稳定在较高水平,可用于PU的治疗。P-CAB促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的效果与PPI相当。与PPI相比,P-CAB有药动学、药效学方面的优势,其起效快、抑酸作用更强大、抑酸持续时间长、饮食影响作用小、夜间酸抑制、个体差异小及无CYP2C19多态性等。


3

// H2受体拮抗剂(H2RA)

H2RA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有高度选择性,可抑制胃黏膜壁细胞H2受体,能抑制基础与餐后胃酸分泌,抑酸效果逊于PPI,可减少50-70% 24h基础胃酸分泌,能缓解PU的腹痛、反酸等症状,促进PU愈合,可用于PU的治疗,但其抑酸持续时间短、对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疗效有限,同时易受饮食影响,易快速耐受。


4

//  黏膜保护剂

如米索前列醇、替普瑞酮、瑞巴派特、铝碳酸镁、硫糖铝,可促进黏膜愈合,可用于PU的治疗,不推荐为PU治疗的一线用药,可与PPI联用于PU的治疗,能减少溃疡的复发。对难治性溃疡、老年人PU、复发性溃疡、巨大溃疡,建议在抑酸、抗Hp治疗同时联用胃黏膜保护剂。


内源性黏膜保护剂如米索前列醇可增强溃疡愈合能力、加强黏膜防御、促进PU愈合,可用于治疗饮食、NSAIDs、饮酒、压力、吸烟所致的PU;替普瑞酮可促进胃溃疡的修复,不影响胃酸分泌,可用于PU的治疗;瑞巴派特可促进损伤黏膜的愈合,改善溃疡愈合的速度,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外源性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可增强溃疡愈合能力、保护黏膜、促进溃疡愈合,可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铝碳酸镁可抗酸、保护溃疡面、修复黏液屏障、增强黏膜修复功能,可用于PU的治疗。


5

//  抗Hp治疗药物

对合并Hp感染的PU需进行Hp根除治疗,抗Hp治疗药物可促进溃疡愈合和预防复发,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为根除Hp的经验性治疗,高剂量双联方案(HDDT)可作为Hp感染的初次和再次根除治疗。其中抑酸剂的抑酸强度、持续时间与Hp根除率有关。


铋剂四联方案推荐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疗程建议14d。


含P-CAB的铋剂四联疗法可用于Hp的根除治疗。P-CAB比PPI抑酸效果更强、起效更快、持续时间更长,并不受进餐影响,P-CAB用于Hp根除治疗的疗效不劣于含PPI的Hp根除治疗。


高剂量双联方案(HDDT)推荐阿莫西林1000mg 3次/d或750mg 4次/d,每日总剂量3.0g,与PPI常规剂量每日3或4次,或双倍剂量2次/d,疗程建议14d。PPI多选用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


6

//  其他治疗药物

抗焦虑抑郁药物可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神经精神和心理因素。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痉剂、促动力药物、抗胆汁反流药物等可缓解PU相关症状如疼痛、消化不良、胆汁反流等。



二.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的用药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所致的PU、胃泌素瘤致促胃液素分泌增多所致的PU。


1

//  胃泌素瘤或G细胞增生等致促

胃液素分泌增多所致的PU

因胃泌素瘤使胃泌素升高,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通常表现为胃多发或发生在非典型部位的溃疡,并伴有腹泻。推荐PPI,胃泌素瘤治疗通常使用双倍标准剂量PPI,2次/d用药,行胃泌素瘤根治性手术者,因术前长期处于高促胃液素血症状态,故术后仍需继续抑酸治疗一段时间。


2

//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所致的PU

阿司匹林与其他NSAIDs所致的PU推荐PPI等抑酸剂为一线用药,其中推荐PPI为首选用药,其对PU愈合率及其并发出血的保护作用优于H2RA或黏膜保护剂,还在预防上消化道溃疡、糜烂和出血事件方面优于H2RA,止血效果也显著优于H2RA。


抑酸剂PPI、P-CAB可降低阿司匹林所致的PU及其出血风险。低剂量阿司匹林(LDA)联合PPI可降低所致的PU及其出血风险,及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P-CAB不影响LDA的抗血小板效应,且其预防PU作用与PPI相当,可为NSAIDs所致PU的二线预防用药,LDA联合P-CAB可用于预防PU及其并发症。


NSAIDs使用者停药后PU的愈合率很高。NSAIDs所致PU中度风险者(有1或2个危险因素即有不伴并发症的PU病史、年龄>65岁、同用低剂量与高剂量阿司匹林、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剂)可选用非选择性NSAIDs联合PPI、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联用抑酸剂PPI、P-CAB;NSAIDs所致PU高风险者(有PU并发症病史)可选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联用抑酸剂PPI、P-CAB。


此外,黏膜保护剂对NSAIDs所致PU有一定治疗作用。


3

//  特发性消化性溃疡(IPU)

IPU是自发或原因不明所致的溃疡,可因黏膜防御与攻击性因素失衡使胃酸分泌过多而造成,其愈合率低于Hp所致PU。


IPU治疗可选用PPI、H2RA等维持治疗,但很难有效预防其复发。



参考文献 (下滑查看全部_)

1. 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022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23,43(3):176-186

2.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12-118

3. 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年,西安)[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8):508-512

4.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3-736

5. 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J].2020

6. 湖南省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行)[J].中南药学,2016,14(7):673-676

7.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2018)[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12):1775-1778

8.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22, 9(2): 51-86

9.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7):635-641

10. 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11):745-753

11. 成人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中西医协作诊疗专家共识(2020,北京)[J].中医杂志,2020,61(22):2016-2022



来源:消化界
封面来源:Pexels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532-67773733)

共有0人参与讨论
扫描关注掌上医讯微信,获取最新医学资讯

青岛掌上医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鲁ICP备150173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