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组以肢体疼痛、肿胀、僵直、皮色改变、多汗及骨质疏松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继发于周围神经损伤,亦可继发于某些脏器疾病。Lankford将本征按其症状严重程度递增而分为轻型灼性神经痛、轻型创伤性营养不良、肩手综合征、重型创伤性营养不良、重型灼性神经痛五种类型。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见的因素包括缺氧、交感神经短路、对脊髓中间神经元的异常反馈、动脉周围炎、大脑皮质因素等,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系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以20~40岁男性多见,最常见于臂丛神经损伤,其次是坐骨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指神经损伤等,疼痛是本征的主要表现,约1/3在伤后立即出现,但通常发生在伤后1周内,亦可在伤后2个月左右出现。疼痛特点: ①疼痛性质常呈难言的烧灼样痛; ②疼痛程度严重,不为一般止痛剂所缓解; ③疼痛时间持续,很少有缓解间隙; ④疼痛范围超过损伤神经范围; ⑤疼痛表现特殊,易受精神、环境因素干扰。 通常将病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主要症状是疼痛及交感神经活动过激,后者表现为红肿、疼痛在安静时可有所缓解;晚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其特征为肢体僵直、厥冷、疼痛程度表现不一,皮肤有毛发脱落或过度生长,常伴骨质疏松。
1.典型的疼痛症状。 2.交感神经异常表现。 3.诊断性交感神经节阻滞若封闭后症状明显好转,可除外其他神经疾患。 4.神经-肌电图检查可能有周围神经损伤和(或)交感神经异常表现。
1.非手术治疗 常用的有药物治疗(镇痛药、扩血管药、镇静药等)、交感神经封闭、理疗、体疗、心理治疗等,部分病人可缓解或部分缓解,但疗程较长。 2.手术治疗 常用的术式有:神经根切断,神经松解,神经束膜切开减压,神经吻合、移植、移位,交感神经节切除,血管外膜剥脱术等,必要时可考虑行中枢神经破坏性手术(高颈位脊髓后柱切断、立体定向中脑传导束切断术等)。
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