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湿热内蕴,上蒸口腔所致,以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等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西医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口糜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气厥论》说:“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尔后历代医家对此病亦有所论述。发生于小儿者,以1岁内婴儿或不满月婴儿多见,又称鹅口疮、燕口疮、白口疮、雪口。发生于成人者,往往继发于伤寒、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泻泄、糖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1.病史 发生于成人者,往往有伤寒、大面积伤寒面容 伤寒面容: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以全身川崎病67例,川崎病为风湿的2倍。显然川崎病已取代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暂编入结缔组织疾病篇内。 口唇麻木 口唇周围麻木感常可见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嘴唇四周麻木,伴随有刺痛感。
【病因】口糜病机分虚实两类。实证病机,成人多因膀胱湿热熏口所致,小儿多属心脾积热灼口。虚证病机以阴虚口齿失养为多,主要见于成人。 1.膀胱湿热,上泛龈口 多因外感湿热,蕴结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湿热积聚,循经熏蒸于口而为病。《医方考?卷之五》说:“膀胱者,水道之所出;小肠者,清浊泌别之区也。膀胱移热于小肠,则清浊不能泌别,湿热不去,势必上蒸,故令口中糜烂而疮。”2.心脾积热,上炎龈口 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过食辛热炙煿,脏腑失调,热积心脾,不得宣泄,循经上炎于口,灼腐肌膜,遂成口糜。《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说:“心脾有热,亦口糜。”3.阴虚火旺,上炎龈口 大病久病之后,胃阴耗伤,虚火上炎,灼伤口舌肌膜发为本病。《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说:“阴亏火泛,亦口糜。”
白喉 白喉全身白喉杆菌。
【中医治疗方案】辨治思路:口糜分虚实。实证分两端,腐物厚而难除,病损广而疼痛者,成人以疼痛。轻微疼痛。全身及舌脉所见为心脾积热证。疼痛或轻微疼痛,或无明显自觉症状。口舌干燥,饥不欲食,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数。证候分析:胃阴不足,龈口失养,虚火灼损,故见口舌干燥,饥不欲食,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病属正虚不足,故患处无疼痛或轻微疼痛。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胃阴不足证。治法:滋阴养胃,清热生津。方药:益胃汤加减。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养阴清热生津,冰糖养胃和中。大便燥结者,酌加白蜜冲服以润燥通便。若糜烂延及咽喉,日轻夜重,多为阴伤邪盛证,宜用少阴甘桔汤。方中治法1.含潄法 漱口方煎水漱口,以清洁口腔,并以消毒纱布蘸药汁将白腐物拭去。2.噙含法 冰硼散、青吹口散之类撒患处,每日5~6次。 三、针灸治疗取地仓、合谷,留针15分钟,每日或间日1次。连续几次。
发生于成人者,往往继发于伤寒、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泻泄、糖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预后】(1)应注意口腔清洁卫生。(2)对长期服用抗生素者,要适当配用碱性水溶液含漱。发生于小儿者,病程一般为7日左右,预后较好,虽能不治而愈,但可致病程延长;发生于成人者,往往病情顽固或有深部感染,预后较差;发生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停用抗生素后可改善症状。
急性中毒 | 神经系统 | 针灸治疗 | 心律失常 | 风湿热 | 糖尿病 | 出血 | 发热 | 便秘 | 脏腑 | 泄泻 | 眩晕 | 头痛 | 昏迷
| 嗳气时有腐败鸡蛋的气味 |唇外翻 |口唇刺痛 |口唇干燥 |口唇麻木 |口唇严重充血呈红色 |口角皲裂 |口角下垂 |口有溴味及咸味 |伤寒面容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