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气症(Aerophagia)是指婴儿在吮奶时吸入大量的空气,吞下的空气聚集在胃下部,奶液则留在胃上部,空气不能及时逸出,而进入小肠和大肠,使肠壁肌肉产生阵发性痉挛,引起腹部不适或剧烈腹痛。
(1)在吃奶时突然中断吮乳,表现烦躁不安,两手握拳,啼哭不停,面红耳赤或面色苍白;(2)有的婴儿会在睡眠中突然惊醒,高声尖叫,头向后仰,辗转不安,面色苍白,满头大汗,手脚发凉,吐奶不止。发病时孩子肠鸣音亢进,肠鸣音亢进,放屁频频,放屁后小儿大多恢复正常。吞气症(Aerophagia)是由于小儿过度吞气引起腹痛。
【病因】1.母亲方面的原因(1)可能是因为母亲的奶头括约肌过度紧张、出奶太慢,或者奶头太短甚至内陷,小儿吃奶时不易吃到奶,于是用力吮吸,在此过程中就吞入了大量的空气。(2)要注意喂奶的方法与姿势。人工喂养时,要让奶嘴充满乳汁,当奶瓶斜着,奶嘴没有充满乳汁,而是一半是奶汁一半是空气,这样也会吞入大量空气。进入胃的空气聚集在下部,奶汁则留在胃的上部,所以空气不能顺利逸出。大量空气进入小肠和大肠后,促使迷走神经兴奋而引起一过性肠壁肌肉痉挛,一时阻断了肠内容物通过,即出现肠蠕动紊乱。这时小儿可发生剧烈的腹痛或不适。(3)母乳喂养时采取卧位,也会使宝宝吸入空气;(4)没有定时给宝宝喂奶,宝宝因为饿太久,喂养的时候会拼命吮吸;2.宝宝方面的原因(1)婴儿吞气症多见于性子急躁、3个月左右的男孩子。(2)婴儿时期发生吞气症的孩子,肠胃仍属于较敏感虚弱的,因此需长期注意饮食。
(1)在宝宝出现吞气症后,母亲应该检查自己的乳头,看是不是奶头括约肌过度紧张或奶头太短甚至内陷导致宝宝吸入过多空气,及时做好调整;(2)若宝宝长期出现类似吞气症的症状,并且得不到缓解,应该要去做相关的胃肠道检查,找到原发疾病。
遇到婴儿在吃奶时突然中断吮乳,表现烦躁不安,两手握拳,啼哭不停,面红耳赤或面色苍白时,可能为吞气症,可以尝试湿热毛巾敷在腹部或用手轻轻按揉,看看症状能不能缓解。如不能缓解,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吞气症有时易与胃食管反流,慢性麻痹性肠梗阻相混淆,经认真检查可以鉴别。
(1)发生婴儿吞气症时,可用湿热毛巾敷在小儿腹部(注意不可烫伤),或用手轻轻按揉,肠痉挛会很快消失。(2)哺乳后应将宝宝竖直抱起,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其背部,迅速排出吞入的空气,然后把宝宝放在床上,取右侧卧位。(3)大部分患儿出生6个月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婴儿进入小肠和大肠,使肠壁肌肉产生阵发性痉挛,引起腹部不适或剧烈腹痛,但并非质器性的疾病,只要排出吸入的空气,症状就能得到改善,目前暂时还没有其他的并发症。
【预后】(1)母亲在喂养时要采取合适的体位,不能卧位,采取立位或坐位较为合适;(2)母亲的奶头括约肌过度紧张、出奶太慢,或者奶头太短甚至内陷都是吞气症的诱因,所以母亲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乳头,及时纠正,为哺乳做好准备;(3)吞气症好发于性情急躁的孩子,所以在喂奶前应给予精神上的抚慰,使其情绪稳定,不要在孩子哭闹、情绪激动时喂奶。(4)喂奶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哺乳后应将宝宝竖直抱起,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其背部,迅速排出吞入的空气,然后把宝宝放在床上,取右侧卧位。(5)定时给孩子喂奶,形成一定的饮食规律,不要让孩子饿得太久。
糖尿病 | 便秘
| 吞气 |胃肠气胀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