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olymorphous low-grade denocarcinoma),是新近10年提出,好发于小涎腺的低度 恶性肿瘤。预后较好,1991年WHO新分类中已列为一类独立的 肿瘤。 1983年Freedman和Lumerman首次以口腔小涎腺叶状 腺癌(lobular carcinoma)描述一组 肿瘤,因其组织病理类似于乳腺叶状癌。同一年间隔的极短时期内,Batsakis等描述了似乎是属同一类疾病的组织病理表现,称之为终末导管 腺癌(terminal duct carcinoma),意指此 肿瘤发生自涎腺导管的终末导管部分。翌年,在上述文章发表后约6个月,Evans和Batsakis又以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分析报道了14例,并明确指出是涎腺中具独特生物学行为的一组 肿瘤。这一名称虽然很长,但反映了这一 肿瘤的某些重要方面。首先表明 肿瘤光镜下所见组织学表现的多样性。其次通过随访研究,其生物学行为属低度恶性。迄今所报道的病例都发生在口腔小涎腺。 1991年Wenig和Gnepp复习文献报道的135例以及作者的75例共210例分析几乎无例外的均发生于口腔小涎腺,非口腔部位仅见鼻腔和鼻咽,所占比例在2%以下。口腔中以腭部最常见(58.5%),依次为颊(14%)、唇(13%)、 磨牙后区(3.5%)等。可以认为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是小涎腺的 恶性肿瘤。国内汪说之曾报道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