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釉细胞瘤 ( ameloblastoma )
别名: 成釉细胞瘤;造釉细胞瘤
解释 收起

概述: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又称造釉细胞瘤,为最常见的来自牙源性上皮的颌骨中心性 肿瘤。瘤细胞的形态与牙胚中的造釉细胞相似,故称为造釉细胞瘤。根据国内五所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资料统计,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3.05%,占颌面 肿瘤的35%,占牙源性 肿瘤的63.2%。 成釉细胞瘤可恶变为成釉细胞癌。
    牙源性肿瘤是颌骨常见肿瘤,与牙齿的发育有关,是由成牙组织即牙源性上皮、牙源性间充质或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共同发生的肿瘤。根据肿瘤来源组织和病理结构特点,牙源性良性肿瘤可分为:上皮性牙源性肿瘤,如成釉细胞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鳞状细胞瘤和牙源性透明细胞瘤等;间叶性牙源性肿瘤,如牙源性纤维瘤、黏液瘤、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等;混合性牙源性肿瘤,如成釉细胞纤维瘤、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钙化囊肿、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等。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是一种起源于成釉器上皮的真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颌骨牙源性肿瘤,约占颌骨牙源性肿瘤的63.2%,占整个口腔颌面部肿瘤的3.05%,目前认为其组织学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来自牙板和成釉器的残余上皮和牙周组织中的上皮剩余;来自含牙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的衬里上皮;来自口腔黏膜上皮基底层,发生于颌骨以外的成釉细胞瘤可能属于该机制。
    成釉细胞瘤在病理形态学上均由肿瘤性上皮和结缔组织间质所组成,成釉细胞瘤的上皮性成分形成上皮团块和条索,其外周为一层高柱状细胞、胞核位于远端似成釉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中央细胞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状,类似成釉器的星网层;由于细胞团中央细胞发生液化变性,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在囊腔和囊壁内可见黏液和胆固醇结晶。上皮细胞团的星网状结构可发生鳞状化生,形成同心排列的鳞状上皮团,中心有角化珠形成;有的上皮团块内出现颗粒细胞,呈圆形和多边形。分化较低的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密集成团或呈树枝状排列,星网层分化不明显,类似基底细胞癌。
    壁性成釉细胞瘤(mural ameloblastoma)是指发生于牙源性囊肿囊壁上皮的成釉细胞瘤,肿瘤为单囊性腔隙,衬里上皮为扁平复层鳞状上皮,囊壁上皮呈局灶性增生。典型的壁型成釉细胞瘤,在同一切片上能见到有囊肿上皮和成釉细胞的成分,临床上很难与囊肿鉴别,需借助病理确诊。
    周边型成釉细胞瘤(peripheral ameloblastoma)是指来自口腔黏膜上皮的成釉细胞瘤,可浸润骨组织。
诊断思路
    1.成釉细胞瘤多见于30~40岁患者,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肿瘤可发生于上下颌骨的不同部位,但以下颌骨多见(约占80%),其中又以下颌角及下颌升支部最为多见,其次为下颌体与颏部同时受累,约l0 发生于上颌骨。周边型成釉细胞瘤较少见,常见于牙龈部,发生年龄稍大,约40~60岁,为良性非浸润性病变。
    2.成釉细胞瘤生长缓慢,病程长达数年或数十年,初期无自觉症状,逐渐发展使颌骨膨大致面部畸形方引起患者注意。病变在下颌骨者多向唇颊侧发展,可向上波及髁突和喙突,但极少侵及颞下颌关节,因此,很少有引起张口困难者;病变在上颌骨者可突入上颌窦或鼻腔。
    3.触诊时肿瘤表面光滑,肿瘤增大骨质受压变薄,则扪诊时有乒乓球样感觉,一旦骨皮质完全破坏吸收,失去阻力,则肿胀尤为明显。
    4.口内检查:若肿瘤向牙槽骨方向发展,使牙槽骨吸收,可出现牙齿杉位、松动和脱落;膨胀之黏膜一般较光滑,或有被对颌牙咬伤的牙痕,甚至可发生创伤性溃疡,由此而继发感染,致局部溃烂、溢脓、疼痛、形成瘘口。有时可见肿瘤自破溃处向外生长呈菜花状,易误诊为癌肿。
    5.病变后期,下颌骨骨质破坏过多时,可导致病理性骨折。
    6.上颌骨的成釉细胞瘤少见,好发于尖牙以后部位,当肿瘤增大时常累及邻近器官。上颌窦眼眶及鼻泪管受累时,可致眼球移位、突出,流泪及复视;如波及鼻腔可发生鼻阻塞;侵犯牙槽突时可导致咬合错乱。
    7.X线片表现为颌骨组织被肿瘤所代替,骨质膨胀吸收,呈现出肿瘤的透光阴影。按其特征可分为三型:单房型,为单一囊性影像,边缘呈分叶状,有切迹,含牙或不含牙,但也有少数单房型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无切迹,易与牙源性囊肿混淆;多房型,最常见,分房大小不等,呈圆形或卵圆形,互相重叠,有清晰的边缘,边缘有一密度增高的白线条;蜂窝型,以密集成群的蜂窝状小房为主,肿瘤中可含牙或不含牙。多房型与蜂窝型可见肿瘤向牙槽骨侵蚀,牙根呈锯齿状吸收。
    8.穿刺囊液呈黄褐色或咖啡色,无脱落的上皮细胞和黄白色片状角化物,可与根尖囊肿、角化囊肿等相鉴别。内窥镜检查见囊壁凹凸不平,而囊肿的囊壁光滑。
    9.临床上,单房型成釉细胞瘤与颌骨囊肿,特别是角化囊肿难以鉴别,需依靠病理检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加以初步鉴别(表21-1)。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依据 展开
13 相关课件 展开
14 相关药品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