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疮是指外耳道的弥漫性红肿疮疡,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溃疡、渗液等为特征。相当于西医的弥漫性外耳道炎。
耳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轻者耳内微痒微痛不适;重者耳部疼痛痛引脑门。重者外耳道疼痛 很多患者在出现面瘫症状之前,往往有耳后乳突部位疼痛的表现。 疼痛。 耳内疼痛 疼痛。淋巴结肿大 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发生不同性质的“报警信号”,有其不同的意义。肿大是淋巴结最常见的异常现象。耳前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眼睑、腮、腺、颊、耳、颧颞部等炎症。
【病因】外因多为污水浸渍、挖耳损伤、耳道不洁等,风湿热邪,上犯耳窍;内因多为肝胆湿热郁蒸,上攻耳窍;若病久则血虚化燥,耳窍失养。
1.风热犯耳证:新病耳痛,外耳道皮肤红肿,无明显糜烂,伴口微渴,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2.湿热犯耳证:耳痛剧,甚则牵引头脑,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糜烂,甚则延及耳道口红肿,耳周臖核肿痛,伴口渴,舌质红胖,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3.阴虚邪恋证:病程较长,耳内痒痛,或有皮肤粗糙、增厚,轻度糜烂、结痂,外耳道狭窄,伴口燥咽干,虚烦少寐,舌质红干,少苔,脉细数。
【中医治疗方案】耳疮的外治法湿热搏结耳窍,红肿热痛者,宜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取汁热敷患侧耳部。可用黄连膏外涂,或以紫金锭、紫金锭、牛黄解毒丸调水外敷。耳疮的其他疗法针刺疗法:肿胀疼痛时,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以消肿止痛。
【预后】预防调护1、注意外耳道清洁,特别要注意外耳道深部前下方最易藏污垢之处。2、戒除挖耳习惯,避免污水入耳,及时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风湿热
| 菜花耳 |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耳鸣 |耳后疼痛 |耳廓红肿 |耳流脓 |耳内疼痛 |耳前淋巴结肿大 |复聪现象 |复听 |副耳 |鼓膜发红,耳后红肿 |听觉过敏 |听觉障碍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