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 ( rheumatic fever )
解释 收起


    风湿热( rheumatic  fever )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主要累及心脏、 关节, 少数人累及皮肤、 脑等组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冬春季多见。初发年龄为5~15岁。常反复发作, 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心脏瓣膜炎症反复发作
可导致2 /3患儿遗留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 风湿热的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 病情也有明显减轻, 但部分地区近年来发病率有回升趋势。诊断有赖于对该病的高度警惕。
诊断思路
    ( 一)易感因素
    1 .易感人群 初发年龄为5~15岁。3岁以前发病很少见, 男女比例相当。该病有遗传学背景, 一些人群有明显的易感性。 
    2 .环境与感染因素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多发于冬春季。居室过于拥挤、 营养低下、 医药缺乏等有利于链球菌的繁殖和传播, 多构成本病流行。流行期受链球菌感染而未经治疗的患者中风湿热的发病率为1 %~3 %。城乡发病率比较, 农村高于城市。  
    ( 二)病史要点
    在典型症状出现前2~6周, 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表现, 如发热、 咽痛、 颌下淋巴结肿大、 咳嗽等症状。但临床上超过半数患儿因前驱症状轻微或短暂而未能诉述此现病史。皮肤和其他部位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会引起风湿热。 
    询问有无发热、 面色苍白、 多汗、 乏力、 食欲不振、 胸闷、 心慌、 胸痛 、 腹痛、 鼻出血、 咳嗽、 呼吸困难等不适现象。有无关节痛, 是否为游走性大关节红、 肿、 疼痛及活动受限。有无舞蹈样动作 , 即面部或四肢肌肉不自主快速运动, 如伸舌歪嘴、 挤眉弄眼、 耸
肩缩颈, 有无语言障碍 、 书写困难 、 走路易跌倒 、 易哭 、 情绪不稳定等。有无皮肤红斑、  皮下有小结节等情况。 
    ( 三 )查体要点
    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 心脏炎、 皮下结节、 环形红斑、 舞蹈病, 这些表现可以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 并可产生许多临床亚型。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表现不常见, 通常只发生在已有关节炎、 舞蹈病或心脏炎的患者中。50 %~70 %患者有不规则发热, 中度发热较常见, 亦可有高热, 1 ~2周后转为低热, 但发热无诊断特异性。 
    1 .关节炎 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占急性风湿热总数的50 %~60 %。呈游走性、 多发性。以膝、   果、 肘、 腕、 肩等大关节受累为主, 局部可有红、 肿、 灼热、 疼痛和压痛。即使不治疗, 关节炎  茛 现也不超过 1 个月, 通常在2周内消退 , 关节炎发作后不留畸形。水杨酸制剂 对缓解关节症状疗效颇佳。轻症及不典型病例可呈单关节或少关节受累, 或累及一些不常见的关节如髋关节、 指关节、 下颌关节、 胸锁关节、 胸肋间关节, 后者常被误认为是心脏参症状。 
    2 .心脏炎 约40 %~50 %的风湿热患者累及心脏。有下列四项之
    一: 新出现有意义杂音如心/7 部全收缩期杂音或舒张中期杂音、 心脏增大、 心包炎、 心力衰竭。心脏炎可以单独出现, 也  j 丁 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心脏炎可持续 6周至6个月。 
    轻症患者可仅有无任何其他病理或生理原因可解释的进行性心悸、 气促加重( 心功例减退的表  ) , 或仅有头晕、 疲乏、 软弱无力的亚临床型心脏炎表现。一般患者常有运动后心悸、 气短  . 心前区不适主诉。  
    心内膜炎表现为器质性杂音, 最常见的杂音是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心尖部杂音, 杂音为心 区高调、 2~ 3 / 6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 向腋下传导, 其次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胸骨左鸯   : 第三肋间的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有些病人可闻及由于二尖瓣赘生物所致的心尖部短促、   低调、 柔和的舒张中期杂音( c a r e y   e o o m b s 杂音) 。 
    心肌炎可表现为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 心音低钝, 出现奔马律, 20 %以上有 P-R 间期延长,   旦 罕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有时仅在 x线检查时发现有心脏扩大, 严重患者可出现充血 : 心力衰竭。  
    心包炎表现为心前区疼痛、 心底部心包摩擦音心包摩擦音 、 心脏显著增大。然而 , 许多病人常常无症状,多为轻度 , 而于常规X线检查时发现心脏增大 , 超声心动图可测出心色积液。 
    3 .环形红斑 发生率6 %~25 %, 皮疹为淡红色环状红斑、 中央苍白, 时隐时现, 可持续数周或数  , 或呈一过性, 数小时或1~2天消退, 分布在四肢近端和躯干, 通常不出现在西部。环形红斑常在链球菌感染之后较晚才出现。 
    4 .皮下结节 发生率2 %~16 %, 结节大小0.5~1cm, 分布于关节伸侧骨质隆起或肌腱附着处2 头皮 、 脊柱等部位, 呈圆形, 质硬, 可活动而无压痛, 表面皮肤颜色无改变, 与肤无粘连,   在起病数周后出现, 经2~4周自然消失。皮下结节并非风湿热特有, 它也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5 .舞蹈病 国内报告发生率 3 %左右, 国外报告有的高达 3 0 %。常发生于4~7岁儿童, 为一种目的、 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动作, 面部可表现为挤眉眨眼、 摇头转颈、 呶嘴伸舌。肢体 现为伸直和屈曲、 内收和外展、 旋前和旋后等无节律的交替动作, 激动兴奋时加重, 睡眠时  消失, 情绪常不稳定, 需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韵舞蹈症相鉴别。病程呈自限性, 平均1~3个月, 少数达2年。少数遗留神经精神后遗症。  
    6 .其他症状 可存在无客观体征的关节痛, 但诊断价值不大。多汗、 鼻出血、 瘀斑、腹痛也不少  , 后者有时误诊为阑尾炎或急腹症 , 此可能为肠系膜血管炎所致。有肾损害时, 尿中可出红细胞及蛋白。至于肺炎、 胸膜炎、 脑炎近年已少见。 
    风湿热(Rhenmatic fever)是儿童A组溶血性链球感谢染后的免疫性炎症发病以心脏的非化脓性炎症最为常见和严重,可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及皮下组织等多器官,重症可致死亡,反复发作可形成心瓣膜病。
   
    (一)症状好转,体征基本消失。
   
    (二)部分实验检查尚未恢复正常。
    风湿热为A组乙型链球菌(简称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后引起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病变以心脏和关节受累为主。还可出现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或舞蹈病。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本病主要损伤心肌和心瓣膜,反复发作可使2/3病儿遗留慢性心瓣膜病。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实验检查 展开
3 辅助检查 展开
4 诊断要点 展开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6 预防 展开
7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8 预后评价 展开
9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0 最新进展 展开
11 诊断标准 展开
12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3 诊断依据 展开
14 相关课件 展开
15 相关药品 展开
16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