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脑干损伤是指中脑、脑桥和延髓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
颅脑损伤,常分为两种:原发性
脑干损伤,外界暴力直接作用下造成的
脑干损伤;继发性
脑干损伤继发于其他严重的脑损伤之后,因
脑疝或
脑水肿而引起
脑干损伤。
不同的暴力作用点不同,所致脑干损伤部位也不尽相同。原发性脑干损伤占颅脑损伤的2%~5%,10%~20%的重型颅脑损伤伴有脑干损伤。病理改变常为挫伤伴点片状出血、水肿,多见于中脑被盖,其次为脑桥和延髓。继发性脑干伤常因颞叶钩回疝使脑干受压,导致出血和缺血改变。MRI检查确诊率高。脑干伤极为凶险,后果极为严重。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有脑外伤病史。多以枕后受力、甩鞭样或旋转样损伤易致脑干伤。
2.查体要点 脑干损伤是指中脑、脑桥及延脑等处的损伤,虽有所谓“典型表现”,但在临床上对脑干损伤作出精确的节段定位有时相当困难,但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下。
(1)意识障碍:伤后病人立即发生意识障碍。其程度随脑干损伤的部位和轻、重而异,重者立即陷入昏迷,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缺乏中间清醒期或中间好转期,轻者尚可保持部分反射或对疼痛刺激有一定的反应。但在脑干一侧的损伤其意识障碍可能不深或不持久,故无持续昏迷的病人,不能否定脑干损伤。
(2)瞳孔和眼球位置异常:因调节瞳孔变化的中枢和调节眼球运动的中枢部位在脑干,所以伤后病人的瞳孔改变与眼球活动障碍非常明显。可表现为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并多变,极度缩小,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以及双眼同向凝视,眼球位置固定,两侧眼球分离和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对光反射消失,并伴双眼同向凝视是桥脑损伤的表现。初期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以后病人出现双侧瞳孔时大时小,交替变化,并出现眼球固定或眼球分离,头眼反射消失,常是中脑损伤的表现。如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常见于病情晚期。
(3)去大脑强直:去大脑强直发作也称为强直性抽搐,是脑干上部(中脑)损伤的重要体征,典型表现为发作时两上肢伸直、内收和内旋,两下肢挺直,头后仰呈角弓反张状,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强直。去大脑强直是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征兆之一,持续时间越长者预后越差,如突然转化为四肢肌张力消失,常是临终征兆。
(4)生命体征变化:脑干损伤后多立即出现呼吸循环功能的改变,以及中枢性高热。呼吸功能的紊乱表现为呼吸浅快,以后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甚至呼吸停止,其中以延脑损伤最为显著,常很快发生呼吸停止。循环功能紊乱,早期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快,然后逐渐转入衰竭,此时脉搏频速,血压下降,潮式呼吸,最终呼吸、心跳停止。颅脑损伤的病人一般都是先呼吸停止,然后心跳停止。
(5)交叉瘫痪:如脑干一侧损伤后,可引起病变同侧的脑神经麻痹,对侧的中枢性麻痹或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称为交叉瘫。中脑损伤出现动眼和滑车神经麻痹,对侧偏瘫。桥脑损伤出现外展和面神经、三叉神经、听神经损伤表瑚 和对侧偏瘫。延脑损伤出现舌咽、迷走和副神经、舌下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
脑干损伤(brain sfem injuries)是指中脑、脑桥和延髓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颅脑损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指受伤当时即有脑干损伤,后者是指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后脑水肿、脑肿胀致使颅内压升高,发生脑疝压迫脑干产生的脑干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