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损伤 ( brain stem injury;brain sfem injuries )
别名: 脑干损伤
解释 收起

概述: 脑干损伤是指中脑、脑桥和延髓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 颅脑损伤,常分为两种:原发性 脑干损伤,外界暴力直接作用下造成的 脑干损伤;继发性 脑干损伤继发于其他严重的脑损伤之后,因 脑疝或 脑水肿而引起 脑干损伤。
    不同的暴力作用点不同,所致脑干损伤部位也不尽相同。原发性脑干损伤占颅脑损伤的2%~5%,10%~20%的重型颅脑损伤伴有脑干损伤。病理改变常为挫伤伴点片状出血、水肿,多见于中脑被盖,其次为脑桥和延髓。继发性脑干伤常因颞叶钩回疝使脑干受压,导致出血和缺血改变。MRI检查确诊率高。脑干伤极为凶险,后果极为严重。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有脑外伤病史。多以枕后受力、甩鞭样或旋转样损伤易致脑干伤。
    2.查体要点    脑干损伤是指中脑、脑桥及延脑等处的损伤,虽有所谓“典型表现”,但在临床上对脑干损伤作出精确的节段定位有时相当困难,但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下。
   (1)意识障碍:伤后病人立即发生意识障碍。其程度随脑干损伤的部位和轻、重而异,重者立即陷入昏迷,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缺乏中间清醒期或中间好转期,轻者尚可保持部分反射或对疼痛刺激有一定的反应。但在脑干一侧的损伤其意识障碍可能不深或不持久,故无持续昏迷的病人,不能否定脑干损伤。
    (2)瞳孔和眼球位置异常:因调节瞳孔变化的中枢和调节眼球运动的中枢部位在脑干,所以伤后病人的瞳孔改变与眼球活动障碍非常明显。可表现为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并多变,极度缩小,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以及双眼同向凝视,眼球位置固定,两侧眼球分离和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对光反射消失,并伴双眼同向凝视是桥脑损伤的表现。初期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以后病人出现双侧瞳孔时大时小,交替变化,并出现眼球固定或眼球分离,头眼反射消失,常是中脑损伤的表现。如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常见于病情晚期。
    (3)去大脑强直:去大脑强直发作也称为强直性抽搐,是脑干上部(中脑)损伤的重要体征,典型表现为发作时两上肢伸直、内收和内旋,两下肢挺直,头后仰呈角弓反张状,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强直。去大脑强直是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征兆之一,持续时间越长者预后越差,如突然转化为四肢肌张力消失,常是临终征兆。
    (4)生命体征变化:脑干损伤后多立即出现呼吸循环功能的改变,以及中枢性高热。呼吸功能的紊乱表现为呼吸浅快,以后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甚至呼吸停止,其中以延脑损伤最为显著,常很快发生呼吸停止。循环功能紊乱,早期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快,然后逐渐转入衰竭,此时脉搏频速,血压下降,潮式呼吸,最终呼吸、心跳停止。颅脑损伤的病人一般都是先呼吸停止,然后心跳停止。
   (5)交叉瘫痪:如脑干一侧损伤后,可引起病变同侧的脑神经麻痹,对侧的中枢性麻痹或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称为交叉瘫。中脑损伤出现动眼和滑车神经麻痹,对侧偏瘫。桥脑损伤出现外展和面神经、三叉神经、听神经损伤表瑚 和对侧偏瘫。延脑损伤出现舌咽、迷走和副神经、舌下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
    脑干损伤(brain sfem injuries)是指中脑、脑桥和延髓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颅脑损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指受伤当时即有脑干损伤,后者是指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后脑水肿、脑肿胀致使颅内压升高,发生脑疝压迫脑干产生的脑干损伤。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5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课件 展开
17 相关药品 展开
18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