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 (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别名: 原发性SAH
病例图片

患者男性,53 岁,因活动中突发后背「撕裂样」疼痛前来急诊科。1 小时前他正在玩电子鼓,突发尖锐的后背疼痛,主要位于「双肩胛骨之间」,伴恶心、大汗。疼痛向颈上放射,不伴头痛。患者否认外伤病史、心脏病史。疼痛严重程度为 10/10 分。患者既往有哮喘、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无抗血栓药物使用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定向正常,痛苦面容,生命体征为:体温 35.7°C,心率 86 次/分,血压 127/77 mmHg,呼吸 18 次/分,血氧饱和度 98%(未吸氧)。体格检查示大汗,包括心脏与神经系统查体在内均未见异常。首次治疗予以患者大剂量静脉用麻醉药物及止吐药物,但疼痛未缓解。 血细胞计数、凝血系列、电解质、心脏标记物均正常,仅血糖略高,为 173 mg/dL(9.6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胸片未见纵膈增宽或其他急性心肺病变。胸腹部 CT+颈部 CT+主动脉 CTA 均未报告异常。 然而,颈部 CT 阅片时发现颈椎内高密度征,怀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图 1)。头+脊髓 MRI 提示广泛的颅内及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位于脑干前面,T2、T3 水平也可见混杂浓聚信号,很可能是分为小腔的蛛网膜下腔积血(图 2)。 随后,急请神经外科会诊。神经系统检查完全正常。会阴部感觉及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暂时给予保守治疗,并收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密切观察。入院 2 天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复查头及脊髓 MRI 显示 T2、T3 水平脊髓受压。 急诊行 T1-T5 椎板切除术与减压术。术后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肿块在髓内扩大,导致脊髓受压以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病理检查提示为血肿。随后,患者接受了脊髓血管造影进一步评估可能的出血源。血管造影未发现动静脉畸形或其他血管畸形。经治疗,该患者仍存在下肢不对称运动功能下降,左下肢为 4+级,右下肢为 1 级。患者最终出院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弦丽 87 0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