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传统认知里,低温环境下蔬菜水果等可以保鲜,短期内不会变质,那么人类能否通过“冷冻”,在生理、年龄层面上“保鲜”呢?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学者罗伯特·艾汀格就提出类似的假设,他在著作中憧憬着冷冻人技术的未来:危重病人利用该项技术进入暂时“休眠”的状态,等到科技进步到足够水准时再人工“复苏”。不得不说,这个假设足够超前和冒险,但为了更好地“活下去”,还是有不少人坚定地选择尝试,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詹姆斯·贝德福德教授则成为先“吃螃蟹”的那个人。1967年的某一天,患癌的詹姆斯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为了“保鲜”,他让技术人员用“冷冻保护液”取代血液,同时将自己放在液氮罐中,温度仅有零下196℃,并且约定在50年后“苏醒”过来。...
掌握小妙招-居家防疫也能做好社交游戏训练作者:张月华 孔勉单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主审:刘芸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委,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去年4月,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在境外输入病例、新冠变异病毒的不断威胁与挑战下,今年伊始,我国多省市、地区出现新增本土病例,为保障儿童、残疾儿童生命健康,部分地区学校、残联发布“停课、停训”的倡议通知。面对网络纷繁复杂的社交训练教程、游戏实例推荐,如何筛选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把握以下三条方法原则,家庭社交训练也能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