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治疗

抗板降脂为心护航 双管齐下共促健康丨ASCVD抗板降脂管理——东亚巡讲第一期圆满召开!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防治中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在于减少急性血栓形成事件,东亚人群存在高血小板反应性(HPR)和低缺血风险的“东亚悖论”现象,对我国 ASCVD抗血小板的治疗提出挑战。而我国血脂异常存在高伴发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也需加强降脂治疗以降低 ASCVD的风险。为探讨ASCVD发生与发展最新病理机制,深入分享东亚人群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的最新进展,由北京健康促进会和赛诺菲公司联合举办的“ASCVD抗板降脂管理——东亚国际巡讲系列论坛”计划开展五期巡讲,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咖,一起探寻更优的ASCVD管理方案。2022年06月12日,第一期论坛在线上顺利召开。...

心血管创新药上市,抗血小板治疗再添「大将」!

近日,赛诺菲中国宣布旗下心血管领域创新药物多立维®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以下简称「多立维」)正式在中国上市,用于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成年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临床治疗中,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为主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是 ACS 患者的抗栓基础,但仍存在依从性较低的治疗现状。据 CPACS2 研究统计,在该研究纳入的 15,141 例 ACS 成年住院患者中,仅 19.4% 持续 DAPT 治疗至 12 个月...

颅内动脉瘤自己会消失吗?

我现在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这是一种良性病变,如果我不处理,它会自行消退吗?其实有不少偶尔发现此病人的会有这样的想法。一般颅内动脉瘤是不会自己消失的,这可以从动脉瘤的发生与预后说起。一、动脉瘤是如何发生的?颅内动脉瘤是大脑动脉的异常膨出,在中国,有7%的人口隐匿性地患有这种疾病。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动脉硬化,感染,外伤和动脉发育异常;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包括动脉瘤家族史、高血压和吸烟等。动脉瘤形成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OCT微视角:OCT辅助制定ACS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 循证解读 ●对ACS患者采用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安全可行?向下滑动查看解读背景:ACS发病主要有三大病理机制,斑块破裂、斑块侵蚀以及钙化结节。斑块侵蚀大概占了所有ACS患者的1/4,它的定义是纤维帽完整,但斑块表面内皮细胞功能缺失和/或功能不全导致血栓形成。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不论发病机制如何,ACS患者均无差别地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尽管发病率并不高,但支架相关的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如支架内血栓形成、再狭窄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仍是主要问题。...

阿司匹林,会不会引起胃出血、脑出血,长期吃安全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真正出现不良反应的人只是极少数,获益远大于风险有朋友问,阿司匹林会抑制血小板功能,他在服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胃出血、脑出血等不良反应,要怎么办,有没有替代的方法呢?在缺血性心脑疾病的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而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中的代表药物。即使用其他药物替换阿司匹林,可以减轻对胃的损伤,但出血风险并没有减少。而且阿司匹林廉价、药效可靠,而出现不良反应的人只是少数,所以阿司匹林仍然是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

卒中后抗血小板治疗如何权衡?机械取栓概况?是否强化他汀治疗?一文了解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叮,您收到一封来自驻大脑前线特工的最新情报!本文提要:谨慎对待,卒中后抗血小板治疗,收益和风险如何权衡?掌控大局,分析20余万人,卒中后机械取栓概括如何?再添新证,不强化他汀治疗,大幅度增加卒中后死亡率!未来可期,人工智能有多厉害?可精准预测卒中后结局。驻大脑前线特工谨慎对待,脑卒中后抗血小板治疗,收益和风险如何权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后,建议终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而出血并发症可能抵消抗血小板药物在出血风险增加和缺血事件复发风险低的患者中的益处。...

CICI 2021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剑”合璧,共启SPC抗血小板中国实践之旅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片复方制剂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2021年7月16日上午,CICI 2021会议召开期间,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起并制定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片复方制剂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陈韵岱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何奔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斌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和多家媒体共同参加本次共识线上发布会,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龚艳君教授主持。...

神经综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CAS的少见并发症,尽管文献报道较少,但与手术相关的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占绝大多数。在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治疗方面,使患者快速获得血管再通是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治疗的关键。

ACC.21|TALOS-AMI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DAPT降阶治疗安全有效

研究结果显示,PCI术后稳定的AMI患者替格瑞洛转换为氯吡格雷可以降低出血风险,而不增加缺血事件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DAPT降阶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TALOS-AMI研究最大亮点。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