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秋冬之際,每每一陣雨後,天色變暗的時間又早了一些,氣溫也就再低一點,涼颼颼的寒風迎面吹來,您是否又想起藥燉排骨、薑母鴨、羊肉爐或火鍋的美味呢?冬天是四季中氣候嚴寒、自然界動植物都在蟄伏收藏的寒冷季節,人體也同樣順應著自然界的變化,進入代謝緩慢、物質貯存的階段,中醫古籍《 內經‧素問 》提到:「冬三月者為封藏」。這就是說,到了冬季,人們儘管穿著棉衣,但全身皮膚毛孔密閉,活動較少,出汗也少,體內的營養物質也較易貯藏,再加上冬季葷食量增加,正是養精蓄銳的大好時期。不過,冬季進補必須因人而異,要針對不同的體質,擇則不同的補品食材。冬季進補若搭配漢方調理,最好能諮詢中醫師的診察和指導,切忌不可盲目濫服。綜觀大眾對於進補的看法多是「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觀念,補品中少不了的麻油、酒和以肉類、內臟為主的食材,都是熱高、高蛋白質、富含膽固醇等成分,對於營養不虞匱乏的現代人來說,當心進補滿足了口腹,卻反而造成健康的負擔。...
点上面“乡医家园”关注解读村医政策、聚焦基层热点、用药指导、科普宣传、医师联盟平台【公 开 药 方】1. 清热、消炎、降逆止呕竹茹30g、蒲公英30g,白糖适量(煎法:先煎二味药,煎好后兑白糖即可。每日一剂,代茶分次饮用。)2. 咳嗽陈皮6g、党参10g、石斛10g、牛蒡子10g、麦冬9g、荆芥10g、公英15g、板蓝根15g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3次服,早中晚饭后各服一次,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