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

半夏用量不同,功效大不同

点上面“我是乡医”关注   解读村医政策、聚焦基层热点、用药指导、科普宣传!半夏的用量对临床有重要影响,它关系到正确的配伍和治疗意图的实施。但古文献中虽有一些示例,而深入研究,着重论述者不多,以致很少为人所注意。况古今衡器几番易制,南北气候、习惯有别,所以究竟如何掌握,实难断言。笔者根据古人的用药比例,结合个人的诊疗实践,将清半夏的用量分为三类,用于临床,效果尚称满意,兹简介如下。...

我是乡医 2022-07-28

会用半夏泻心汤,你就是半个中医了,治疗胃病不发愁!

临床治疗脾胃病,最常用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我将其称之为“脾胃三方”。三方分别针对脾胃病最常见的三种病机:脾胃湿热、肝胃(脾)不和、脾虚气滞。半夏泻心汤虽然属于传世经方,但对其方证病机的解释及临床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寒热互结与寒热并用的传统观点,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一、原文旨义分析第149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本条以误治为起因,以结胸为对比,论述半夏泻心汤方证,所以原文只扼要地谈及“痞”的临床特征,即“但满而不痛”。结合《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以及第157条生姜泻心汤证、第158条甘草泻心汤证,可知半夏泻心汤证除心下痞硬外,尚有呕吐、下利、肠鸣、嗳气诸症。仲师鲜论舌苔,结合临床经验,“苔腻”(无论厚薄、白黄)当为半夏泻心汤证重要的临床指征。...

用这个经方治疗各种脾胃病,颇感得心应手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乡医论坛 2020-07-27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

五月糖尿病患者合并有上消化道症状时,常见病主要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反流及胃轻瘫,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

医学论坛网 2020-05-15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