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是引起成人慢性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终身发病率约 10%。骨科君结合临床经验系统给大家介绍一下足底筋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病因及损伤机制足底筋膜是支撑足弓的重要结缔组织,包括较厚的中央束与较薄的内、外侧束,它们起源于跟骨内侧结节,走行于屈肌腱的两侧并止于近节趾骨基底部骨膜。足底筋膜足底筋膜炎是一种生物力学过度使用的状态,是持续性微小撕裂和慢性损伤累计引起的退行性病变,并非一个炎症过程,组织学分析显示筋膜黏液样变性和胶原坏死,同时伴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与基质钙化,所以更多学者认为「 足底筋膜病 」可能更准确。...
点击上方“乡医之声”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遇到“脚后跟痛”(足跟痛)的情况。有的是走路稍微走多一会或者劳累过度时,就会脚后跟痛;有的则是早上起床下地时,出现脚后跟痛,活动一会就缓解了……脚后跟痛很多时候不是“忍忍就好”的,有不少病例患者的脚后跟痛持续了四五年,即便有些一时好转的,过多两三个月也会反复发作。想摆脱脚后跟的困扰,首先还是得要找到病因,对因治疗。脚后跟痛可能和3种病有关脚后跟痛可以说是令人不胜其烦的,有医学数据显示,大约每六到七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经历过足跟痛。导致脚后跟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跟骨囊肿、跟骨骨刺、骨关节炎、筋膜炎、足弓发育异常等等,这里小编要和大家说的是门诊中最常见的几种病因。...
按照目前的软组织及骨肿瘤世界卫生组织著作意见,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生长迅速、但有自限性的良性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肿瘤。临床上,发病部位最常见于上肢、躯干、头颈部的筋膜表面,罕见情况下也可发生于关节内、血管内、真皮等部位。病理诊断中常需结合发病时间,大部分病例病史不超过3个月,但也有时间较长病例存在,且常伴显著纤维化及胶原化表现。按照目前对结节性筋膜炎发病机制的了解,USP6基因重排是其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改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才将其认为是真正的肿瘤性病变。不过,此前有研究表明,病程较长的结节性筋膜炎中USP6基因重排发生率显著降低。有鉴于此,匈牙利塞梅维什大学(Semmelweis University)病理专家Sápi等人在《Mod Pathol》杂志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对17例结节性筋膜炎进行的相关研究结果。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进展并指导临床实践,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