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 ( fracture of mandible )
别名: 下颌骨骨折;mandibular fracture
解释 收起

概述:     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位置较突出的骨骼,容易遭受损伤,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其损伤的发生率均较高,居 颌面骨骨折的首位。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下 颌骨骨折的发生率占颌面损伤总数的25%v28%,而占 颌面骨骨折的55%v72%。     下 颌骨骨折的常见部位:下颌骨位于面下1/3,位置突出,易于受伤。是颌面部损伤最常见的骨损伤。下颌骨各部位 骨折发生的几率因各家学者的统计资料不同,有些差别。按华西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310例 颌面部骨折的分析,下颌 骨折占60%。该科对最近10年收治的413例下 颌骨骨折部位的分析,颏部(29%),体部(23%),髁突(21%),角部(17%),牙槽突(5%),升支(3%),喙突(2%)。据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348例下 颌骨骨折的分析,好发部位依次是:颏部(41%),下颌体部(37%),髁突颈部(16%),下颌升部最少,而口腔颌面外科学高校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为:下 颌骨骨折以髁突颈 骨折多见占36%,其次是下颌体部(21%)、下颌角区(20%)、颏部(14%),下颌升支和牙槽突 骨折较少见,各占3%,偶尔可见喙突 骨折(2%)。     虽然各家的资料显示的比例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下 颌骨骨折常为多发性 骨折。特别是下颌颏部和下颌体部受到暴力打击时,常伴发对侧或双侧髁突颈 骨折。该处 骨折多系外力经下颌骨传导后间接损伤,伤处隐蔽,容易漏诊。下 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有颏部、尖牙部、颏孔部、髁状突颈部、下颌角部和升支部。其中以颏部、尖牙部最多;颏孔部、髁状突颈部次之; 磨牙区和升支部相对较少; 骨折仅限于喙突和牙槽突者更为少见(图1)。     下 颌骨骨折的部位常与受打击的部位有关。如大多数髁状突颈部 骨折是由于颏部受打撞引起的;而下颌骨体部和角部 骨折,则常为该部直接受外力所致。     火器性下颌骨损伤的部位与弹丸、弹片击中的部位关系更为密切,不一定与下颌骨本身的薄弱部位有关。     下 颌骨骨折的伤因,平时以交通事故和工伤为多,其他还有跌伤、打击伤等。战时则以弹片伤和枪弹伤为主,也有一些非火器伤。     下 颌骨骨折的伤型与伤因有关,下颌骨非火器性 骨折以线型 骨折为主,单发 骨折多于双发或多发 骨折;火器性下颌 骨折则以粉碎性 骨折为主,也有洞穿型 骨折和线型 骨折(图2)。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3 相关药品 展开
14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