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下狭窄是指主动脉瓣下结构的先天性异常并导致左室流向主动脉血流于瓣下发生梗阻的心脏畸形。
【解剖学基础】
形成机制至今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是胚胎期左心室流出道发育障碍所致。常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法洛四联症及大动脉转位等。分型如下:1.局限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多为半月形或完整的纤维组织环,均位于主动脉瓣下5~IOmm处,可分为两种类型:(1)隔膜型:多位于主动脉瓣环的左及右瓣叶下方,少数累及无冠瓣叶下,并与二尖瓣根部相连。此型较少见。(2)纤维肌性狭窄型:此型较多见,大部分距主动脉瓣环5~14ram,狭窄孔直径6~13mm,游离缘为纤维组织,基底为肌性组织,多附着于右冠窦下方延及二尖瓣前叶。
2.弥漫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是一种环形纤维肌性肥厚, 自主动脉瓣下延伸至左心室腔内。该病应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相区别,后者有室间隔极度肥厚及动力学梗阻,同时合并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异常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