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就诊人数占门诊病人的一半以上,并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不断增多。本病常见于中年妇女,25~40岁多见,青春期和绝经后少见,城市较农村多见。其表现为正常乳腺小叶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特点为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组织结构紊乱。该病可分为生理性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病(乳痛症)和病理性囊性增生病两大类。由于这一类病变形态复杂,因而本病在临床上名称很多,如纤维囊性腺病、乳腺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腺病、乳腺小叶增生、囊性增生病等。但无论哪一个病名都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该病的本质,目前常将本病称为乳腺囊性增生症。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认为与卵巢内分泌激素水平失衡有关,性激素对乳腺发育及病理变化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促进乳管及管周纤维组织生长,孕酮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组织发育。正常的乳腺组织结构随着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变化,而相应发生着生理性增生一复旧这一周期性变化;如果雌激素与孕酮二者之间比例失调,可引起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完全,组织结构发生紊乱,乳管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末梢腺管或腺泡形成囊肿;也可能是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此外还与不合理的妊娠、哺乳史、生活水平、精神因素等有关。
乳腺囊性增生症(disease of the breast cystic hyperplasia,BCH)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梢导管高度扩张而形成的以囊肿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一些其他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该病增生、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的危险。囊性增生症完全为病理性,组织学改变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