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包括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两种类型,发病年龄在40~50岁,有5%~10%会发生恶变。大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从乳管开口部至壶腹以下1.5cm 左右的一段导管,约占本病的75%,瘤体位于乳头或乳晕下,多为单发,少数可在几个大导管同时发生。中、小乳腺管的乳头状瘤位于乳房周围区域的中、小导管内,瘤体很小,带蒂而有绒毛,且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故易出血,常可同时累及多个导管,称乳头状瘤病。
1.乳头溢液 表现为乳头自主性溢液,溢液为浆液血性或浆液性,也可呈淡黄色浆液性液体,多无乳头溢液,排液后结节可能消失。 2.乳房肿块 肿瘤小,常不能触及,少数可触及乳腺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一般直径不超过1cm,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按压肿块乳头即有液体溢出。
1.临床表现 中年女性出现乳头溢液,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性,也可为淡黄色浆液性液体,多无乳头溢液乳头溢液进行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偶可见肿瘤细胞,但阳性率较低。(3)乳腺B超检查。(4)乳管内镜检查:乳管内镜是近年研究发明的内镜,其光导纤维束直径为0.4~O.45mm,可顺溢液的乳管开口插入,深达 一、二级乳管,可见乳管内乳头状瘤,为黄色或充血样实体肿物,其表面呈颗粒状,突人腔内,质脆易出血。
因有5%~l0%的病人会发生恶变,治疗应积极,以手术为主。 1.明确定位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应做包括乳头状瘤在内的乳腺楔形切除、乳腺区段切除术,切除瘤体及其周围病变的乳腺管系统。 2.病理确定为导管内乳头状癌者,应按乳腺全切除或部分乳腺切除。
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出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