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 ( furuncle of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
解释 收起


    外耳道疖(furuncle of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是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的急性皮肤局限性化脓性炎症,故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circumscribed external otitis)。夏秋季多发,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致病菌绝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全身慢性病如糖尿病、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慢性便秘等患者易患本病。挖耳引起外耳道皮肤损伤为最常见诱因,此外,游泳、洗澡时脏水进入,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刺激及外耳道湿疹亦可诱发此病。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耳部剧痛,张口、咀嚼及吞咽时疼痛加剧,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婴幼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不愿进食,伴有发热,触摸耳部时哭闹加剧,头偏向健侧。疖肿位于外耳道前、后壁,可引起耳前和耳后淋巴结肿痛。疖肿严重者阻塞外耳道可致耳鸣、听力下降。耳痛4~5天后疖肿破溃,脓性分泌物流出,耳痛减轻。 
   
    (二)查体要点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严重者可阻塞外耳道。肿胀处触痛明显,伴耳郭牵拉痛及耳屏压痛。疖肿位于外耳道前壁可引起张口疼痛加剧;位于外耳道后壁可致乳突区皮肤红肿,耳后沟消失,耳郭前耸。若肿胀中心处见黄色脓头,则疖肿已成熟,触诊有囊性感。外耳道见黏稠脓性分泌物,带有少量血丝,则疖肿已破溃。耳前、后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触痛阳性。
    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称外耳道疖(furuncle of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是外耳道皮肤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脂腺所致,夏季多见。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difuse otitis extema)。

1 辅助检查 展开
2 诊断要点 展开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4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5 预后评价 展开
6 病程和预后 展开
7 诊断标准 展开
8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9 诊断依据 展开
10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